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当数字赋能洋楼,看数字艺术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2024-05-20 09:40:02  来源:

海报制作:方金洋

  新华社天津5月19日电(记者宋瑞)在天津市和平区承德道12号,一排翠绿的法国梧桐前,一座白墙黑窗、雕花廊柱的三层法式建筑临街而建。曾经的法国公议局旧址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新式艺术殿堂——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闫凤旭说,这座西洋建筑规模宏大、艺术水准高超、保存较完好,200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让这座文保建筑真正‘活起来’,融入当代社会生活,我们一直致力于寻找适合它的活化利用项目,既要坚持保护优先,又力求充分彰显其特色价值。”闫凤旭说。

  2023年5月18日,这座穿越了历史岁月的古老建筑迎来了它的新生——用AR、VR、AI等科技手段讲述文物故事,古典建筑之美与数字艺术交相辉映,中西方艺术交流互鉴……“新式”的博物馆自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就备受游客关注和喜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官网信息显示,该博物馆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与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签署协议建设,是正式备案登记的数字艺术博物馆。

  这是5月16日拍摄的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外景。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推开黑色铁门进入其中,“发现敦煌——敦煌艺术情景式特展”正在展出。花纹、壁画等精美绝伦的作品按照“时间卷轴”缓缓登场。触摸互动、3D全息投影、光影科技等数字技术巧妙地让千年壁画跃然眼前,让观众仿佛“穿越”回当时的神秘世界。

  丰富的互动体验活动吸引了不少观众,他们与科技互动,亲自动手体验敦煌艺术的创作过程,感受古代工匠们的智慧与技艺。

  “很多观众感受到‘在百年洋楼中仰望千年文明’的奇妙感觉。”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讲解员黄丽洁说,这个展览互动性、社交感强,通过对经典艺术作品沉浸式呈现,让数字艺术走近普通观众,为大众文化生活带来全新体验。

  有观众留言道:“20年前,我们前往敦煌,就为目睹中国古老丝绸之路上的石窟艺术和造像壁画,感受中西方艺术交流下美的张力。20年后,在家乡再次近距离欣赏到中华文化的瑰丽,非常激动。”“沉浸式观展让我领略到中国文化之美和独到之处,更加珍惜现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创新性。”

  从“梵高的世界”全景数字艺术互动大展、《硅基未来·科创生成》科创数字艺术展等主题展览,到敦煌主题岩彩体验课堂、《梵高的艺术与人生》系列艺术讲座……开馆一年来,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充分运用8个沉浸式互动区域,打造新型数字文化体验空间,使中外艺术、数字科技与观众游客深度连接。

  5月16日,观众在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参观“发现敦煌——敦煌艺术情景式特展”。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该馆馆长金鹏认为,数字艺术博物馆的业态在百年洋楼中既能够形成反差,又可以不断带来新的体验和感受。受众了解文物的方式从单一的视觉体验向虚拟与现实结合、体感交互深度融合的综合体验发展。同时,数字艺术创作不仅仅是艺术藏品的数字化展示,经过不同策展人再加工、再创作,能给受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艺术表达和理解。

  刚过去不久的“五一”假期,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共接纳游客近3000人次,其中65%来自外地。金鹏希望将这里打造成数字城市的“文艺聚会”“社交客厅”,让数字艺术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吸引更多公众感受其中魅力。

  “当数字赋能洋楼,给予了这座建筑新的‘数字生命’。”金鹏说,这里未来还将主动拥抱数字技术,让中外艺术展品、历史文物“活起来”,以数字形态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编辑:孙建胜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