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文旅新探丨新疆阿勒泰:走进治愈系远方

2024-05-19 22:22:37  来源:新华社

  

文旅新探丨新疆阿勒泰:走进治愈系远方

  2024-05-19 16:50:33浏览量:102.6万

  来源:新华社

  新华全媒+

  查看详情

  

  在哈萨克语中,“我清楚地看见你”可理解为“我喜欢你”。随着网络剧《我的阿勒泰》热播,新疆阿勒泰被越来越多人看见,它蕴藏在山川大河中的松弛治愈感使人心向往之,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心灵的故乡”。

  春天草原怒放的花朵,夏季牧场盛大的篝火晚会,入秋河岸两侧的金色胡杨,雪花纷飞时的晶莹雾凇……阿勒泰四季晨昏,变幻如梦,岁岁年年,美景依然。

  01:15

  “金山南面大河流,河曲盘桓尝素秋。”素有“金山银水”之称的阿勒泰,位于新疆北部,一山一河构筑起它的地理位置。巍峨的阿尔泰山,赐予阿勒泰坚挺的脊梁和富饶的矿脉,奔腾的额尔齐斯河,滋养了沿岸生灵,生生不息。

  新疆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区禾木村绿草如茵,山花烂漫,景色宜人。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边赏花,边嬉雪是种怎样的体验?当春风拂过山岗,万物复苏,辽阔的阿勒泰就像一个“千里画廊”——有一些地方已是春暖花开,色彩斑斓;但另一些地方仍是冰雪世界,银白素雅。

  “阿勒泰雪期长达200多天,可以延续到5月份。”阿勒泰地区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副总经理王苗苗介绍,雪场有27条雪道,布局有大众运动公园和高山滑雪滑降等专业赛道,不少国内外滑雪爱好者慕名而来。

  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敦德布拉克洞穴彩绘岩画。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阿勒泰的滑雪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2万年前。在阿尔泰山南麓,敦德布拉克河谷东侧坡面巨石洞穴里,有一面绘制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彩绘岩画,画中人物弯腰屈膝、手持单杆、脚蹬短小“滑雪板”,动作与现代滑雪动作基本相同。

  新疆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区神仙湾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阿勒泰很值得大家来看看。”道路旁成群结队的牛羊,飞驰而过的马队和人们悠闲的生活状态让沈阳游客王先生印象深刻。

  新疆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区风光。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夏季,阿勒泰进入水草丰美期,云杉、冷杉等珍贵树木组成的西伯利亚泰加林郁郁葱葱,广袤草原生机勃勃,仿佛置身于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海洋,一场游走于天地间的生命大迁徙就此拉开帷幕——数百万只牛羊,由冬窝子转向夏牧场,一路逐水草而行。

  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沙尔布拉克春秋牧场的牧道上,牧民赶着牲畜向夏季牧场迁徙。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入夜后,草原舞会是夏天牧场上的隆重盛事,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高高兴兴地点起篝火,载歌载舞,在繁星闪烁下,互诉情感。

  风景之上是美好的生活。刚从北京来此休假的周女士说,以前到了旅游目的地,看山看水看风景,现在只“看”还不够,要在旅行中体验更丰富的生活场景,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感受温暖美好的情感。

  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的一户哈萨克族牧民赶着牲畜转场。新华社记者 沈桥 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介绍,阿勒泰正在打造“巴太树”“张凤侠小卖部”“文秀桥”等20个影视剧打卡点,并推出5日游、8日游、11日游、17日游等4条“跟着影视去旅行”主题旅游线路,福海县重点打造萨尔布拉克转场小镇,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牧民进行“姑娘追”,这是哈萨克族一种传统马上体育游戏。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步入秋季,葱郁的松树、金黄的桦树、火红的杨树,将阿勒泰装点得动人心魄,喀纳斯景区层林尽染,可可托海景区梦幻多彩,白沙湖景区美不胜收。纵马草原,放歌苍穹,肆意奔腾的活力流淌在山林内外。

  一队游客骑着马漫游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禾木村里。新华社记者 马锴 摄

  走进冬日阿勒泰,禾木村的大雪簌簌飘落,远望青山如黛,喀纳斯河雾气蒸腾,俨然人间仙境,乘坐马拉雪橇穿越林海雪原,在温暖民宿里煮茶听雪……就像观众在网络剧评论区的留言,在阿勒泰,美是最真实的自然。

  记者:张瑜、苟立锋

  策划/编辑:王黎

  海报制作:唐兴

  视频素材支持:阿勒泰地区文体广旅局、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

  新华社国内部、新疆分社联合制作

编辑:和颖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