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文旅“热”澎湃经济脉动

2024-05-19 22:20:09  来源:新华社

  

文旅“热”澎湃经济脉动

  2024-05-19 13:00:04浏览量:154.8万

  来源:新华社

  新华全媒+

  查看详情

  

  06:00

  “每个城市都来了一亿人!”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旅游占据“顶流”,网友形容各个景点都是“人从众”。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

  一段时间以来,从文化场馆到商业街区,从红色旅游到乡村旅游,从短途周边游到远距长线游,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文旅消费潜能持续释放。

  4月11日,演员在西安大唐不夜城进行“2024长安上巳节”汉服巡游。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新华社记者闫馨禾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受到追捧,穿上唐装汉服沉浸式打卡千年古都,已经成为西安的街头风尚。“不管是在颇具古风的西安钟楼、西安城墙、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传统地标,还是大唐不夜城步行街、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等新兴旅游景点,身着唐装汉服的年轻人随处可见,‘汉服体验’是年轻一代最热门的游玩方式之一。”闫馨禾说。

  2月13日晚,来西安旅游的游客身穿汉服体验“夜游长安”。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西安汉服店经营者李森琦告诉记者,来西安旅游的大部分游客都会来体验一下汉服文化,主力人群是青年,主要年龄段是“90后”。“近几年来汉服馆发展起来了,‘非遗’的元素也慢慢越来越多,汉服的文化含量也在提升。”汉服爱好者张嘉杰说。

  2023年10月,消费者在广西南宁市三街两巷等待购买食品。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把白天交给“City Walk”(城市漫步),夜晚留给“City Drink”(城市之饮)。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夜经济”正让城市文旅焕发更多活力。

  “恭城油茶”来自瑶乡,2008年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品尝。

  4月26日,在位于兰州市城关区的黄河食渡文旅美食街,游客观看文艺表演。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今年“五一”假期,已纳入监测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客流量7257.58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较去年同期增长6.9%。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赖富强表示,让夜间经济更有地方特色,还通过以城区、县城为主的发展载体,让夜间经济更有积极性,把它的丰富多彩更好地表现出来,更好地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

  5月3日,游客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上的马迭尔冷饮厅购买冰棍。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尔滨”出圈、进“淄”赶“烤”、“天水麻辣烫”、榕江“村超”……随着旅游业发展和消费者需求升级,各旅游目的地不断挖掘文化底蕴,打造特色项目,提升消费品质,为游客带来更多新鲜和惊喜。

  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王亚磊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旅游+演艺”“旅游+体育”“旅游+美食”等的跨界形态反映出一种旅游目的多元化的趋势,这也倒逼旅游供给侧不断推陈出新。“尤其是针对当下已经成为旅游消费主力的年轻人群体,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创新关键是要如何满足他们爱分享、注重情绪价值的需求,比如进一步挖掘夜游、农游、徒步游、博物馆游这些小众细分赛道,核心都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开发旅游产品。”王亚磊说。

  游人在杭州西湖游览(5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龙巍摄)

  目前,全国已建成A级旅游景区1.57万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339家。旅游景区类型从传统的自然山水、人文古迹,逐步拓展至乡村、冰雪、红色、主题公园等,产品体系更加完备,更好满足广大游客观光、休闲、度假,以及研学、教育等多层次立体化的需求。

  5月1日,“小小讲解员”在四川省内江市张大千博物馆为游客义务讲解。新华社发(唐明润 摄)

  从循着博物馆去打卡,到跟着演唱会去旅行;从美食之旅、红色之旅,到非遗游、研学游,人们越来越注重旅游中的文化元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为重要的旅游方式。

  在洛阳博物馆参观的游客谢莹说,博物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社教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能够近距离地感知文化、感知历史,博物馆成为我们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5月2日,游客在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镇茆坪村游玩。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到安吉、桐庐寻山,在都江堰、平潭亲水,去弥勒、景洪感受民族风情……“县域文旅热”的兴起,也打开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窗口。

  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王亚磊在采访中说,这两年美食、电视剧、演唱会甚至一个网络热梗都可能带火一个城市的旅游,比如说最近的热播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又推热了新疆阿勒泰。“未来的文旅发展要紧密围绕这些破圈、跨界,打破对传统景区景点的依赖,鼓励新业态引领、新场景打造,而且要有打包城市营销的概念,重塑城市形象,由‘网红’变为‘长红’,持续释放消费活力。”王亚磊说。

  4月16日,游人在大连东港海边休闲观光。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大江南北,湛蓝的海、青翠的山、葱郁的林,无不撩拨心弦,文旅市场的“百花齐放”,不仅凝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经济持续向好的生动写照。

  记者:张梦洁、孙正好、王佳琳、闫馨禾

  武思宇、梁舜、黄凯莹、陈露缘

  田子骏、张彩霞、杨静、任卓如

  配音:胡函博

  编辑:吴炜玲、刘在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新华社音视频部

  出品

编辑:和颖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