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3D扫描、沉浸影像 国际博物馆日打卡清单请查收

2024-05-17 09:58:07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随着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与热爱,不少地方从硬件到软件,升级改造博物馆。其中,浙江省博物馆于去年8月,对外开放了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新馆开馆后人气持续火爆,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0万人次到馆参观。那么,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里有哪些新看点?新馆和老馆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对参观者来说又有哪些新的体验呢?

  浙江省博之江馆 一眼万年寻新意

 image.png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所在的位置是在杭州钱塘江边的之江文化中心,新馆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展陈面积是原来两个老馆加起来面积的2.2倍。在这里地下地上共有5层展厅,目前陈列展就有14个,以前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分散在两个老馆区,现在在新家里,我们一次就可以看完。

  用数字技术讲好文物故事

  在3楼的民俗文化馆,有一顶花轿非常光彩夺目,它就是十大镇馆之宝里年纪最小的一个宝贝,清末民初的宁波“万工轿”。为什么叫“万工轿”?因为它的制作时间要上万个工时,而当时一天算一个工时,因此这顶花轿是10位工人用10多年的时间制作而成的。

  2023年,花轿搬新家时,近300个部件拆开来,搬到这里后重新组装,并对这些部件进行了3D扫描和记录,形成三维动画视频,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其中的工艺水平。像这样的数字手段虽然现在比较常见,但是在馆里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根据不同的藏品量身定制,带给我们差异化的参观体验。

  科技助力 打造全新观展体验

  在4楼,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富春山居图》有了独属于自己的富春山居馆,除了详细的图文介绍,这里还打造了沉浸式数字影像空间,高5米,长40米的长卷投影,使浙江省博物馆藏《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通过数字的手段再现合璧,影片呈现出的细节,让我们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感受。

  近距离感受化石修理 直观了解古生物奥秘

image.png

  国际博物馆日来临前,总台多路记者还探访了各地的特色博物馆。在河北,记者来到了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这是一座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系统普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人类学以及进化论知识的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

  总台记者 李论衡:在我身后的是今年初开始运营的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在这里五个展厅以“进化”为主题配合馆内近6000件化石藏品,串联起了“从鱼到人”“从海洋走向陆地”的生命演化历程。

  在化石修理单元,化石修理师正在修理一件来自北美地区的小型鱼类化石。在显微镜的帮助下,化石修理师通过气动笔和剔针等工具来清理包裹在化石外部的围岩。修理完成后,具有学术和展陈价值的化石也将分别进入实验室与博物馆。

  除了近距离感受化石修理过程,观众们还可以在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见到不少珍贵的展品。

  “妇好”鸮尊 刚柔并济

  image.png

  逛完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我们再到河南博物院,了解一下这里的镇院之宝“妇好”鸮(xiāo)尊。

  “妇好”鸮尊,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一件鸟形铜酒器,商代晚期文物,1976年出土于殷墟妇好墓,因内壁有铭文“妇好”二字得名。鸮尊,小耳高冠,圆眼宽喙,双翅并拢,粗壮的双足与下垂的宽尾构成三点支撑,使器物显得挺拔矫健,气宇轩昂。

  鸮,是中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尊则是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这件“妇好”鸮尊既高大威猛,又圆润可爱,而在商代,它的形象被赋予了智慧、勇猛、威严的意义,被视为“战神”的象征。作为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妇好”鸮尊通体满花的装饰有蝉纹、夔纹、云雷纹等八种之多,繁缛富丽的线条和立体造型巧妙结合,显示出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青铜制造技艺。而如今,在河南博物院,多达十几种的“妇好”鸮尊文创产品,让国宝走进了大家的生活中。

编辑:孙建胜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