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强调,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建立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如何通过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接续发力,不断增强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动能,成为题中之义。
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创建100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日益完善。农业科技支撑稳步增强,完成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8611万亩,种业振兴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短板农机装备取得突破。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乡村输入专业化和本土化人才,服务于乡村主导产业发展。有的高校和机构通过搭建产学研融合平台,让学生走进农田“种”论文,开展水肥一体化试验,将先进理论和技术输送到基层。
产学研支持乡村全面振兴的成绩,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务院此前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针对乡村产业门类、产业链条、要素活力和质量效益等存在的现实问题,细化政策引导和策略扶持,提出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大力培育乡村产业创新主体。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联合攻克一批农业领域关键技术。可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重在“协同”和“创新”。突出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助力产业、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协调发展、深度融合,有助于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有机衔接。
接下来,应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一方面,完善乡村全面振兴的体制机制建设。应建立农业部门牵头、社会力量支持、农民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制定一系列农业创新创业和创新成果转化的精准政策支持,建立一整套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利益共享机制和激励相容机制。倡导更多企业担负起牵头开发与农产品合作项目、与科研单位共创项目、与高校联合培养项目的社会责任,真正实现产学研不分家,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提升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
另一方面,培养乡村全面振兴的人才队伍。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科技研发人才、技术应用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等,各地乡村应广纳产学研特需人才成为“新农人”,不断推进农业科技攻关,并促成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让更多的“新农人”成为“兴农人”。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