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家文物局在安徽淮南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聚焦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总台记者专访了武王墩考古发掘项目领队宫希成。
戳视频一起了解武王墩墓的营造难度、考古价值↓↓
武王墩墓营造过程复杂、耗时长
武王墩考古发掘项目领队 宫希成:在2000多年前那个条件下,做这么复杂的一个工程,从我个人来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我们目前挖了有已经超过30米了。这个营造过程非常繁复,不计财力物力的耗费。
我们现在干了这算是第五个年头,我觉得古人挖它应该花的时间不会比我少。考古队也讨论过,根据它的土方量与开挖营建的难度。比方说从墓椁之上填土一层一层夯打,夯面做得非常平整,夯窝非常清晰,光是这个环节就要耗费巨大的时间。
武王墩墓发掘中的那些谜题
武王墩考古发掘项目领队 宫希成:有很多谜我们也解不开。比如说,像它做那么大面积的开挖,挖得这么深,它应该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当时应该没有我们现在的技术,建设这么大跨度的顶棚来遮风挡雨。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遇到雨水如何能保持不垮塌? 那么重的木材,如何给它安装到位,摆放得那么整齐?我想古人肯定自己会做一些简单的器械,但是我们现在没有办法找到相应的实物和证据。
目前底下的墙板和底板还没有拆解,将来会尽量争取把每一根木材先摆哪个、后摆哪个,我们找出来,完全还原它当时建造的顺序。
武王墩墓为研究楚国提供一手资料
武王墩考古发掘项目领队 宫希成:它的营造工艺非常高,文物都非常精彩,代表了当时楚国所处的整体的社会状况,是第一手资料。这个墓葬所处的年代是战国晚期,实际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期。放在这个大背景下来考察,对于我们解决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上一些重要的关键节点来说,学术意义非常重要。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先辈祖先留下来的遗产。这座墓葬已经2200多年了,它能保存到现在,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手段把它发掘出来,保护好。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