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石方志馆里,一名游客正在参观拍照(摄于4月3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大理的美,美在什么地方?答案或许是风花雪月,是诗和远方,是“有风的地方”,而在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大理石馆(以下简称大理石方志馆),你将会给出一个新的回答,“大理的美,美到了石头里!”
大理石,自古就是大理的一张文化名片。大理石方志馆原名“石空大理石文化国际交流中心”,位于大理古城南门龙泉坊内,占地5000平方米。馆内收藏展出有数千幅大理石画精品,并通过实物、文字资料、历史图片、多媒体技术等,生动展示了大理石文化及地方志文化。大理石方志馆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巧妙地将园林景观设计运用到了室内,走进场馆,仿佛置身于小桥、流水、庭院组成的中式园林山水之中,一步一景,可“沉浸式”欣赏大理石画的美。(念新洪 赵普凡)
大理石方志馆展出的大理石画(摄于4月3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大理石方志馆展厅局部(摄于4月3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大理石方志馆里,一名游客正在观赏大理石画(摄于4月3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大理石方志馆展出的大理石画(摄于4月3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大理石方志馆展厅局部(摄于4月3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大理石方志馆展出的大理石画(摄于4月3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大理石方志馆展厅局部,布置为秀美的中式园林景观(摄于4月3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大理石方志馆展出的大理石画(摄于4月3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大理石方志馆里,一名游客正在参观拍照(摄于4月3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大理石方志馆展厅里的“网红”打卡点(摄于4月3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大理石方志馆文创区,制作成大理石形状的巧克力(摄于4月3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