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听非遗讲故事丨清明时节话清明

2024-04-05 12:55:11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万物生长,气清景明,又是一年清明时。一大早,山西省介休市民杜国华一家四口出发去扫墓,他们带着一种形似燕子的白面馍馍。这是清明节前两天蒸制的,除了作祭品、自家吃,杜国华还用柳条将飞燕馍串起来,挂在门楣上,“这叫‘子推燕’”。

  杜国华家制作的“子推燕”。

“‘子推燕’是我们过清明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柳与‘留’谐音,燕在我们方言中读作‘念’,用来缅怀春秋时期晋国贤人介子推。”杜国华说,当地常将清明节和前一两天的寒食节一起过。“介休寒食清明习俗”在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相传介子推追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在晋文公继位后不求功名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烧山逼其出仕,怎奈介子推坚执不出,葬身火海。为悼念介子推,人们在他的忌日禁火寒食,后相沿成俗,形成“寒食节”。如今,对介子推的怀念之情依然在山西代代相传。

  位于山西省介休市绵山上的介子推与母亲的雕像。

“介子推的故事流传了两千余年,缅怀他的习俗带有深深的文化韵味和家国情怀,为寒食节增添了厚重的人文底蕴。”民俗学专家、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曹保明说。

也有民俗专家认为,寒食节源于古人的改火习俗。古人取火不易,寒食之际将旧火种熄灭,清明之日再换取新火,寓意万象更新。改火期间,人们只能吃寒食,故得名“寒食节”。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时间上与寒食节、上巳节相近。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有水边宴饮、郊外游春等习俗。有民俗专家说,清明从寒食节继承了祭扫的内涵,又从上巳节中接收了游春的内容,才逐渐演变成为今天的清明节。

“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日出万家烟”“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唐宋时期,诗人、词人常将两者并提。寒食节扫墓的习俗在唐代得到官方认可,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相连,节俗慢慢融合。

随着时间推移,禁火习俗日渐消失,清明节地位逐步上升。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明节返本追宗、慎终追远的内涵愈加深入人心。

“清明节是自然与人文结合的一个复合型节日,思念是这个节日产生的最重要原因。”曹保明说,清明时节大自然吐故纳新,人们自然会想到逝去与新生、缅怀与传承,这是对生命的感悟和感恩。


编辑:雷伟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