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藏东明珠”愈加璀璨

2024-03-31 17:57:53  来源:西藏日报

  本报记者 周婷婷

  65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场彻底摧毁封建农奴制度的民主改革在西藏轰轰烈烈展开,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这是西藏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

  65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昌都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过去被垄断的受教育权,走进寻常人家;昔日的农奴和他们的后代,成为西藏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昔日天堑也变为通途……

  “1997年3月28日,我从成都坐上了前往昌都类乌齐县的客车。道路坑坑洼洼,客车摇摇晃晃,边走边修车,我用了整整11天才到达类乌齐县。”回忆起第一次进藏的场景,昌都市政协委员赖乾优仍印象深刻。

  赖乾优说,这些年来,昌都市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如今,天堑变通途,处处都是柏油路。“现在开车到成都只需20个小时左右,乘飞机只要1个多小时。无论是道路交通还是生活条件,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奇迹。”

  谈到昌都的路,昌都公路事业发展和应急保障中心卡若养护段的扎西江村也有说不完的话。作为“路二代”,无论寒暑晴雨,抑或疾风暴雪,他总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脚下的路忙碌着。

  “听父辈讲,他们那时的养护工具很简陋,一把铁锹、一把扫帚和一颗不服输的心,全凭人拉肩扛的方式保障道路畅通,以路为业,以站为家,但是没有人喊苦喊累。”30多年来,扎西江村切身感受着昌都公路发生的巨变。油光顺滑、宽敞平坦的沥青路代替了尘土飞扬的砂石路,一条条隧道接连贯通,交通越来越便利,生活越来越好,老百姓幸福感大大增强。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昌都市公路通车总里程20153.522公里,其中国道2248.949公里,省道2378.556公里,农村公路15526.017公里。

  民主改革65年来,在昌都交通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电力、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也从无到有、日趋完善,各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跃升。

  说到“电力天路”的发展,国网昌都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项目经理格桑罗布感慨万千。“冬天雪大,道路结冰,各种工程机械都无法使用。多少次穿过冰雪的路面,多少次踏着雨后的泥泞,多少次冒着高空作业的危险,终于换来了一区十县工程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解决和改善了约27.45万人的用电问题。”

  通过电力人的共同努力,群众用上了大网电,各种电器进入千家万户,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看着万家灯火,我觉得一切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格桑罗布表示,要把有限的青春投入到无限的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中去。(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随着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昌都人民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

  “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我切身感受到了藏东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群众观念的转变。”中国人民银行昌都市分行副行长秦岭说,“2005年在八宿调研时发现,群众不敢贷款、不愿贷款,因为在旧西藏,高利贷是三大领主剥削百姓的重要手段,有些贫苦百姓因为借粮还不上,世世代代沦为农奴。但随着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落地,群众的观念发生了改变,现在我们下乡与广大农牧民群众沟通时,他们更关心能不能增加信用贷款的额度,以帮助更好发展生产。”

  西藏康巴建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阿旺陈林对群众观念的转变也有很深的感触:“现在老百姓的思想转变了很多,大家都愿意出去打工、创业,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三江源头党旗艳,雪域高原步履坚。沐浴着党的春风,藏东儿女正携手共进,让“藏东明珠”愈加璀璨。

编辑:吴明富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