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十大考古新发现探秘之五丨这个遗址发掘时,曾有民警彻夜值守

2024-03-27 11:07:29  来源:

  3月下旬的中原大地,麦子正在拔节。在河南商丘永城市以东10多公里的王庄村,一片盎然生机,绿野之下,埋藏着五千年前的文明秘密。

  这里的王庄遗址,随着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揭晓,变得家喻户晓。连日来,这个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人口不过两三百的小村不断迎来新的参观者。

  王庄遗址位于永城市苗桥镇,是近年来大汶口文化的重要考古发现,该遗址可以确认为豫东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聚落。遗址规模宏大,社会等级较高,其大汶口文化环壕与墓地的发现对探讨东方地区史前时期聚落形态非常重要。

  位于河南商丘永城市苗桥镇的王庄遗址(1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2021年底,苗桥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在集中整治坑塘时,意外在村南池塘边发现双联玉璧、玉环、骨镞等文物,当地随即封存文物并上报文物管理部门。

  2023年4月,首都师范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王庄遗址展开正式考古发掘。

  “独特”是王庄遗址给考古队最直观的印象。

  考古工作开始的第三个月,项目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朱光华在村中偏南的区域发现一座大汶口文化墓葬,随后的几个月里,在大约100平方米的范围内,一连出现了23座同时期墓葬。

  “从目前的发现来看,这些墓葬以成组的方式出现,且每组墓葬都是上下叠压,上下层的墓葬人骨几乎在同一直线上,墓葬垂直距离只有十几厘米,且随葬陶器连续堆放。”朱光华说,这种“有意打破”的墓葬形式是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墓葬的独特葬俗。

  朱光华说,此前很少见此类葬俗,初步推测同组墓葬间墓主或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目前已提取部分墓葬的古DNA样本送检,具体结论尚需分析证实。

  在墓葬区发掘过程中,考古队还经历了民警护岗的独特体验。王庄遗址墓葬出土遗物丰富,当发现重要遗存时,当地会专门安排民警彻夜值守,为发掘工作提供保障。

  王庄遗址ⅣM6墓葬出土的随葬面饰及示意图。王庄遗址考古队供图

  得益于这批墓葬的顺利发掘,国内首个新石器时代的“玉覆面”得以面世。

  2023年11月,在清理标号为ⅣM6墓葬时,考古队员惊喜地发现墓主头骨附近有一件由30余件玉器和绿松石片组成的随葬面饰,形似“玉覆面”。

  “一般的随葬头饰不会盖住眼睛,这一组玉器分别摆放在额头、耳部、眼部、嘴部等处,形制和功能与西周时期的‘玉覆面’类似,古人认为以玉敛葬,可以防止腐朽,通常是古代贵族丧葬时的随葬之物。”项目执行领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周通说,这批墓葬目前仅发现一组玉面饰,也是国内新石器时代发现的首例此类遗存。

  此外,考古队还发现该墓葬区随葬品的丰富程度与墓室规模高度相关。发掘显示,墓室规模越大,陪葬品越多,且多座墓葬均出土具有礼器性质的石圭,数量与墓葬规模成正比,折射出当时显著的社会分化。

  目前,王庄遗址仍在持续“上新”。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前夕,考古队在一座高等级墓葬中又发现了一块玉钺。

  “这是遗址出土的第四件玉钺,有些残损,钺是一种礼器,特别是玉钺代表着军事权力。”朱光华说,加上此前出土的具有礼器性质的器物,都反映出东方地区史前时期社会复杂化进程与国家形态的萌芽。

  王庄遗址出土的陶器(1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王庄遗址文化面貌复杂,陶器群融合多种文化因素,从目前已清理修复完成的器类及装饰风格来看,既有典型的大汶口文化风格,又有仰韶文化元素,同时兼具南方地区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等因素,体现了史前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融合。”周通说。

  “中原这片土地底蕴深厚,于田间探寻五千年是属于考古人的独特浪漫。”朱光华说,王庄遗址规模宏大,目前仅露出冰山一角,接下来将持续做好发掘研究工作,尽快寻找居址遗迹、探明聚落结构,确定环壕年代、厘清遗址范围,深化对遗址的整体认识。

编辑:孙建胜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