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作者:骆玲(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新型工业化与制造强省研究智库主任)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工业化都有着不同的内涵特征与道路模式。中国的新型工业化既遵循了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共性规律,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历史和现实均表明,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于新型工业化的全过程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方面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强化产业体系完整性,保持工业规模与人口规模和经济体量相匹配,以有效满足14亿多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人的现代化需要,并将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新型工业化未来发展、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制造强国建设的主导方向。另一方面,以观念更新为先导,利用多渠道、多手段进行多层次宣传与培训,加强现代工业文化建设,让更广泛的地域、行业、人群接受先进工业文明洗礼;加大高等教育资源的投入,强化人力资源和专业人才供给与新型工业化需求衔接匹配,推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一体化的平台体系建设与资源共享,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
新型工业化不同于浅层次、数量型、粗放型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其重要特征是先进技术深度应用和内涵式、质量效益型与创新引领型的发展模式。因此,要顺应工业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趋势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与科技重大专项“卡脖子”技术攻关上,建立“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全球创新资源协同破题”的“揭榜挂帅”机制,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与先进制造、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聚集地融合发展的大生态系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要求。因此,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现代化水平,加快培育链主企业、关键节点控制企业,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坚持自立自强与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抢抓历史机遇,把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特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融合化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和动力引擎,以及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权的“利器”。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扎实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效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云制造、数字孪生等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集群、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把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夯实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把绿色制造夯实成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提升点。
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因此,可联动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等战略,以新型工业化推动新时代“四化”同步发展,激发乘数效应、协同效应,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以新基建为抓手,依靠信息化、数字化和绿色化技术手段,破除产业之间、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融合发展的制度藩篱;以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带动县城、乡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促进收入增长与生活质量提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