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新疆库车:留住古城的记忆

2024-03-17 17:41:52  来源:新华社

3月的库车,空气中还略有一丝寒意。

一段欢快热闹的音乐打破了老城的寂静,瞬间驱散了寒意——在新疆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高台民居前,女孩子们开始热情奔放地旋转、舞动,一些老人也和着音乐,踏着轻快的舞步,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3月15日,库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命名12周年活动暨库车“拯救老屋”行动2024年开工仪式在这里举行。

2012年3月,国务院将库车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2年来,库车经历了撤县建市、开发区升级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与此同时,当地党委和政府致力于修缮有文化传承价值的老屋以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

库车古称“龟兹”,曾是我国唐代的安西大都护府驻地,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的交通枢纽。库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雪介绍,全市80年以上的历史民居共102座,随着岁月流逝,其中一些建筑已经变得破旧,甚至面临倒塌风险。

这些老屋,承载着古城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矗立在岁月的长河中,仿佛是一位历史的见证者。

3月15日,歌舞演员在库车市热斯坦历史文化街区表演节目。新华社记者 张瑜 摄

在“拯救老屋”行动开工仪式现场,一位“95后”大学生工匠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头戴安全帽、身穿“拯救老屋”马甲的玉素普江·亚森,去年刚从大学毕业回乡工作,听说库车实施的“拯救老屋”行动需要传统工匠,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进来。

“专家说,老屋体现着多民族聚居融合的历史记忆,践行着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功能,能够参与老屋修缮,我感到很荣幸和自豪。”玉素普江说,想把自己的特长用到保护传统古民居中。

为让这些古建筑重新焕发光彩,库车市近年来邀请了不少国内知名文物保护专家,对库车本地传统工匠进行培训,提升工匠技能,传承传统技艺,为古民居修缮保护工作提供支持。

大规模“修旧如旧”的改造,看似只是给老城换了副“筋骨”,实则留下了龟兹古城的“灵魂”。 改造后的老城仍保留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打馕的、卖布的、做土陶的生意仍然火热,祖辈传承下来的民族乐器、铜器制作的绝活技艺依旧灿烂……

62岁的阿布都卡德·买木提明,在萨克萨克街道生活了几十年,已退休的他最近向老城年轻人学习,开始创业。他家所在的历史文化街区,用不拆建只添置的“绣花”功夫,打造网红巷子“龟兹小巷”,游客纷至沓来。

阿布都卡德从人气中嗅到商机,把家里空闲老屋收拾出来,开了一个家庭茶馆。“玫瑰花茶、奶茶都卖得好,一个月能赚六七千元。”他笑着告诉记者。

3月15日,阿布都卡德·买木提明在家庭茶馆制作玫瑰花茶。新华社记者 张瑜 摄

“修老屋,就是修文化,更是修人心。我们将以此次开工仪式为契机,引导广大居民深度参与其中,把修缮的过程变成广大游客、干部群众了解龟兹文化、宣传龟兹文化、热爱龟兹文化、认同中华文化的过程。同时,让更多老百姓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玛衣努尔·艾海提说。

在保护历史文化过程中,库车注重活态传承,通过文旅融合,实现古街区的活化利用。

阿克苏地委委员、库车市委书记王鲁军介绍,近年来,当地坚持保护优先,立足地域特色,创新方式路径,由点及面推进保护利用。通过实施“拯救老屋行动”、建设龟兹博物馆、建成开放历史文化名城展厅,实现老城留古韵换新颜,打造融合历史人文与现代气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典范样本。

15日揭牌的“龟兹数字创忆园”里,大屏幕上正回放着“拯救老屋行动”的一个个片段。

作为库车名城老屋技术指导单位的规划师——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院长贺艳,18年来见证了调查采样、测绘建模、摸清家底,到保护规划、更新改造、展示阐释落地生根的全过程。她说,通过这个“过程”不断引导古城变得更好、更有活力,真正实现让记忆与热爱代代相传。(记者谭浩、杨皓、张瑜)


编辑:吴明富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