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老年大学声乐课
竟有20多万人“涌入”
网友提议3倍速“魔改”
一群“老宝贝儿”的快乐溢出屏幕
什么是“四菜一汤”?
练声课堂为何“飞出假牙”
3月9日中午
总台融媒体节目《两会你我他》中
央视新闻《相对论》记者庄胜春
带你看一场
“朝阳”与“夕阳”的双向奔赴
90后董福顺的日常,是一位小朋友们的声乐老师。2017年,他第一次到老年大学做兼职。原本只是帮人代课,没想到,一教就是七年。
教老人们声乐,没那么简单,“你要是说,叔叔阿姨,我们现在来‘四个跳音一个长音’练气息,没人能听懂。”于是,有了“四菜一汤”练声法,有了“魔幻甩手操”……
董老师把老宝贝儿们的视频发上网,引来全网“家崽”。“飞出假牙”“偷藏私房钱”……这样的段子,董老师信手拈来:“你要时刻把他们想得很可爱”。
七年过去,董老师的“老学员”有1000多人了。因为报课的多,这学期他又加了半天课,一周有五天要去老年大学。带课是公益性质,一个月的课时补助加起来也就两千多块钱,董老师却乐在其中,“叔叔阿姨们的精神状态是饱满的,也会传递给我,我上一节课,一天的状态都很好。”
采访时,正是老年大学的开学季,期待开课的,不仅董老师,还有夏阿姨。
去年,75岁的夏凤君经老伙伴介绍,选了董福顺的声乐课。唱歌,曾是她年轻时的梦想,可家里条件不允许,一直有遗憾。如今上课,她每次都要步行40多分钟,不管刮风下雨,从不缺课,“到哪里旅游,人家说我们上老年大学的,唱得可以”。
连线中,记者庄胜春邀师生俩隔空合作一曲。“好!”夏阿姨起身就去拿乐谱。董老师赶紧嘱咐:“网络会有一点延迟,您不用管,跟着我的琴往下唱就行。”
“吸气……”
歌声之外,也有苦恼。师生俩都提到,老年大学师资不够,很多学员报不进来,有的老师教一年就离开了……
同时,也有不少年轻老师私信董福顺,“怎么进入老年大学授课?老年大学对老师的要求是什么样?”
老年人有需求,年轻人有意愿,问题怎么解?在《两会你我他》节目中,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这样回答——
这是央视新闻《相对论》第209期节目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