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吉隆坡2月16日电 通讯:共同建设 共同发展——记“一带一路”项目中的中马建设者
新华社记者汪艺 毛鹏飞
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马东铁)双文丹2号隧道内闷热潮湿,钻机隆隆作响。从隧道里走出来,头戴安全帽、身穿防护反光衣的康福生已是满头大汗。
康福生今年38岁,2021年加入马东铁项目,目前担任项目八分部总工程师。谈论起所负责的隧道、桥梁、涵洞等方面的技术问题时,康福生专业、熟练。
设计全长600多公里的马东铁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建)承建,被视为连通马来西亚东西海岸的“陆上桥梁”。今年春节前,施工全线已有27座隧道实现贯通,13座车站实现开工,按期实现铺轨关键里程碑目标,正线铺轨超过70公里。
过年期间,双文丹2号隧道施工现场附近挂上了大红灯笼,贴上了喜庆的福字。不过除夕当天,施工人员仍在紧张忙碌。
康福生向记者介绍说,双文丹2号隧道是他们八分部的关键控制性工程,隧道不良地质风险高,环保要求严,工期紧张。“我们通过多种方式第一时间获取洞内施工环境参数,为隧道施工提供科学数据支撑,确保隧道安全施工。”
康福生技术的熟练离不开多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项目上的历练。2014年,他第一次派驻海外,参与了肯尼亚蒙内铁路建设。2018年,他又在尼日利亚凯菲路改扩建工程项目部任项目总工程师。工作任务从相对容易到更加系统综合,康福生应对各种困难和复杂条件的能力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他亲历了中国在海外施工技术的迭代发展。
“施工工序从传统模式以人力工作为主,到现在新的机械设备和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使得管理标准更高更严。”他介绍说,在施工策划期,八分部就引入了三臂凿岩台车、湿喷机械臂、锚杆台车等设备,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打造标准化工地,实现隧道施工安全、质量、进度的全过程受控。
马来西亚员工石亿贤就是一位信息化时代的工程人。他2022年9月加入马东铁项目时,先进的工程机械、智能化的管理平台已在项目建设管理中广泛应用。
在他眼里,中方的管理者技能全面,接触的工程类型多,并且干劲儿十足,“每天都很拼”。
一年多来,石亿贤的角色也从工程师成长为八分部与马来西亚监理、业主及环境、水利等政府机构沟通的“桥梁”。“沟通协调工作丰富了我的经历。希望以后可以学到更多技术,更顺畅地对接与不同部门的工作。”
据了解,2023年,马东铁全线中外员工已达两万余名,其中外方1.8万余名,约2000家马来西亚企业参与建设。
双溪都亚新村2号隧道安全顺利贯通,大巴耶车站开始现场施工,三分部54号桥连续梁顺利合龙……春节前后,马东铁项目启动劳动竞赛,激发全线员工建功立业热情。
“我们将牢记初心使命,立足岗位,与马来西亚同事携手努力,为马来西亚建设连接东西海岸的‘陆上桥梁’。”康福生说。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