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在广东省鹤山市人民医院,一名刚出生的“龙宝宝”和家人在一起。新华社发(黄继明 摄)
↑2月10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妇产医院,一名刚出生的“龙宝宝”躺在妈妈怀里。新华社发(陈其保 摄)
↑2月10日,在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为一名刚出生的“龙宝宝”留下脚印。新华社发(胡攀学 摄)
↑这是2月10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人民医院产科拍摄的一名刚出生的“龙宝宝”。新华社发(薛莹莹 摄)
↑2月10日,在位于宁夏银川市的宁夏图书馆,12岁的“龙宝宝”王奕涵在龙年装饰处留影。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2月10日,在江苏无锡怡和妇产医院产科病区内,一名刚出生的“龙宝宝”和妈妈、姐姐在一起。新华社发(朱吉鹏 摄)
↑2月10日,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医护人员抱着一名刚出生的“龙宝宝”。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2月10日,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医护人员在包裹一名刚出生的“龙宝宝”。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2月10日,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将一名刚出生的“龙宝宝”推出产房。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2月10日,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医护人员在为一名刚出生的“龙宝宝”做护理。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2月10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偏坡村,出生于2012年的“龙宝宝”韦诗颖 (右)和家人一起在院子里挂新春饰品。新华社发(袁福洪 摄)
↑2月10日,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人民医院,医生在护理一名刚出生的“龙宝宝”。新华社发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