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18日在乌鲁木齐开幕。参加论坛的多国专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共建国家提供了重要合作平台,在应对生态退化、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方面,相关合作有力助推各界将科研能力、政策支持等转化为行动力,向可持续发展迈进。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易卜拉欣·蒂奥在论坛发表视频致辞时说,将科学、创新以及环境治理相结合,“我们能创造美好的事物”。多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有力推动多方面的合作,包括众多联合研究项目和实验室,形成一条有着蓬勃创新景象的丝绸之路,这代表着重要里程碑的达成。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代理执行秘书戴维·库珀在视频致辞中说,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不少国家都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福祉至关重要,其损失将危及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昆蒙框架”)。“昆蒙框架”下,各国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以制止生物多样性损失。
他说,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同时,应利用这个重要平台推动“昆蒙框架”落实。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同“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农业与粮食安全、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生态修复与治理等领域研究成果颇丰。论坛期间,多国专家学者将探索建立更多合作机制,拓展合作新领域。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院长卡纳特别克·阿布德拉赫马托夫介绍,近年来,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地震监测预警等领域开展了越来越密切的合作,中方科研机构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贡献良多。
阿布德拉赫马托夫在论坛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受人类活动影响,地球上许多物种已消失,各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才能为后代留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科米尔琼·托吉巴耶夫说,过去10年,“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合作平台,为两国在经济、科研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合作创造了良好机会。
托吉巴耶夫说,中国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乌兹别克斯坦也在推进这方面的研究,两国科研人员在这个领域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同样,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也能在这个事关全球的重要领域开展更深入的合作。
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17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300余位学者、专家、官员等受邀参加这次论坛。多国代表就深化科技合作、促进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开展讨论。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