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从南到北,各地秋粮陆续成熟。人们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多措并举保粮食丰收。
金秋时节,安徽水稻主产区无为市85万亩水稻进入收割期,当地组织机械作业服务队,帮助农民机耕机收,颗粒归仓。今年,安徽计划投入各类农机具240万台套,力争玉米、大豆、中晚稻机收水平达八成以上。
新技术助力秋粮生产。黑龙江克山的马铃薯,采取大垄栽培和“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平均亩产在3500公斤以上。在辽宁,通过因地制宜推广玉米大豆轮作模式,大豆喜获丰收。眼下正是广东1450多万亩晚稻进入扬花灌浆期,广东派出3000多名农技专家,现场指导农户科学施肥、合理用药。
盐碱地变产粮地。在盐碱地集中分布的吉林大安市,经过持续土壤改良和种植实验等,72万亩水稻田进入蜡熟期,正待秋收。江苏东部沿海各地市通过引水灌溉淋盐洗碱,同时培育耐盐碱作物良种良法,推进盐碱地治理。今年,江苏还计划新增120万亩良田、改造提升207万亩高标准农田。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