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建于山水之间、取材《富春山居图》 这届亚运很“江南”!

2023-09-13 15:08:45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建于山水之间、取材《富春山居图》 这届亚运很“江南”!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9-13 10:04:08浏览量134257

富阳银湖体育中心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12个新建场馆之一,届时将举行亚运会射击、射箭、现代五项三个大项的比赛,赛时将产生47枚金牌。在开幕式前,9月20日,这里就将迎来首场比赛。开幕式后首日,这里就将产生6枚金牌。

目前富阳银湖体育中心所有基础竞赛设施已安装测试完毕。作为一座坐落于山水中的场馆,如何让运动竞技与自然山水相融,如何将中国文化的韵味以及江南的特色传递给参加亚运会的运动员和教练?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同去探访。

image.png

02:57

总台央视记者 黄达:西北环山,南面邻水,东侧与城市相接……站在这片山清水秀的场地中央,总会让人想起富春江畔的远山近水。

总台央视记者 黄达:元代画家黄公望正是游走于这片山水间,画下了《富春山居图》。

今天,《富春山居图》里的山水又出现在了富阳银湖体育中心的外墙上。创作这幅画作的笔就是我身后这三万多块小型的百叶片,它们分别以15个角度被安置在了墙上,而墨就是光影。

上午时分,雾气散去,建筑立面逐渐显现;午时,阳光直射,远山近水清晰呈现;日落,富春山水的每一个神态,慢慢消失;夜晚,在泛光的作用下,一幅美丽的富春山水秀又徐徐展开。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师 章晨帆:我们会先勾勒出一幅黑白基调的山水画。通过像素化的手段来进行实现的。它的灵感也来自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光法自然”这么一个设计理念。我们会去模拟一天24小时365天这个光打到立面上面呈现的一个整体的效果,再进行角度的调整,然后最终来实现这幅画。

不仅是墙面,设计团队还从《富春山居图》尾段的山形轮廓中取材,建造了挑檐向外舒展的屋顶。“人”字形的曲线,勾勒出新中式的整体风格。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师 章晨帆:它其实是不管从远处来说,还是从近处来说,都是跟周边的背景的一个山体轮廓线是相契合的。最终我们希望这个场馆能够跟富阳的山水环境能够相融合。

在赛场运行期间,这里将举行射击、射箭、现代五项等赛事,如何满足不同项目对于场地的特殊需求,设计师们又从中式建筑理念中找到了思路。

总台央视记者 黄达:我们现在就在射击项目的飞碟赛场,一般来讲比赛时考虑到安全因素,在赛场的周围会设置起一圈安全的屏障。而在杭州亚运会的飞碟赛场,这里的屏障是自然的山体。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师 章晨帆:一方面可以满足竞赛的要求,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运动员跟观众在观赛、参赛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们这个场地所独有的一个自然山水的特点。能用自然,尽用自然,通过自然去实现竞赛功能,我们紧扣“和合共生”这个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希望能在这个场馆中为参赛运动员、为观赛的观众呈现一届具有中国特色的亚运会。

“亚运之花——何水法中国画展”开幕

昨天,中国著名大写意花鸟画画家何水法的“亚运之花——何水法中国画展”在浙江杭州富阳公望美术馆开幕。本次画展展出了何水法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创作的45幅“亚运之花”等系列作品。

01:44

本次画展展出了著名画家何水法专门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创作的45幅“亚运之花”作品和“丝路百花”系列作品。其中45幅“亚运之花”,创作历时近两年,寓意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的45个会员。作为杭州本土画家,何水法近年来不断探寻用中国画的笔墨来描绘各国和各地区的花卉,不断深入亚洲各地写生创作,以艺术家的视角展现了对杭州亚运会的盼望与祝福。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何水法:笔墨是有情的,草木是无言的。我通过我的笔墨画出这些所在国的一花一草,花本来是人见人爱的,把花卉用中国传统的绘画作为一个纽带,以花为媒,用鲜花、用我的花鸟画,来促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像鲜花一样永远芬芳。

花朵硕大、色彩缤纷的中国国花牡丹、花瓣洁白的巴基斯坦国花素馨花、生机盎然的柬埔寨国花隆都花、恬静淡雅的孟加拉国国花睡莲等花卉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何水法学生 张勇:花卉作品应该说是我们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在花卉当中,它一花一草有它独特的美。我们作为欣赏者来说,它带给我们心灵的一种慰藉和感受。何老师在画这些作品的时候,充满着激情,它里面孕育着精气神。

据了解,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总台记者 黄达 周岭 高珧 于晨


编辑:赵广忠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