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前夕,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发布,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分布在全国各地,涉及不同的教育领域,年龄最大的兰州大学教授任继周已到期颐之年,最年轻的来自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中学的德吉卓嘎老师也已有17年教龄。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付出了不平凡的努力,展现出“师者”的精神风貌,是广大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和杰出典范。
学习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会有一种强烈的感受,那就是:对教师而言,坚守是一种力量,岁月会散发光芒。从他们“扎根职业教育23年”“扎根教育50年”“从教41年来”“扎根学前教育32年”“扎根山区学校32年”“扎根祖国边疆,深入边境一线”“在九十多岁高龄开创了中国农业伦理学研究的先河”等介绍文字里,可知教育没有捷径,教师成就的取得也没有捷径,唯有扎根与坚守才能成功。
有人说,教育领域的先进典型不好塑造,教师题材的影视作品不好创作。因为教育很少有激动紧张的场景,教育显现成效也常常要多年以后,而教师面临的工作和生活,大多是常规的、平淡的、日复一日的。虽然过程中不乏许多小闪光、小感动,但是相比起其他领域或者行业,总显得没有那么惊心动魄、跌宕起伏,更缺乏戏剧性。
然而,为什么他们的事迹,总会让我们热泪盈眶?
从孔夫子到陶行知,从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到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2022年教师节期间首演的音乐剧《绽放》,讲述了张桂梅老师致力于乡村教育,帮助2000多个农村女孩圆梦大学的事迹。即使没有强烈的舞台冲突,依然让观众感受到了灵魂的深刻触动。今年教师节上映的影片《芳草满天涯》,讲述了“时代楷模”张玉滚在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接过老校长的教鞭,坚守20多年,在大山深处培养了500多名学生,20多位大学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故事,但是教师的伟大,就在这平平淡淡中,随着时光的流走、时代的变迁,真切流淌出来,令无数观者动容。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他们视教育为生命,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什么是“执着”,时间就是简单有效的证明。不是说教师一定不能改行或者不能干别的,而是说对于优秀的教师,应该支持鼓励其长期、终身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通过“银龄计划”吸引更多退休教师退而不休、继续发光发热。这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司马迁记述了孔子的自我评价:“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只要珍惜“人民教师”这份无上光荣,活到老、学到老,坚守“师者”精神,就是传承“师道”,就永远都是那一束时代之光。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