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一见·从灾后恢复重建,读懂总书记的惦念

2023-09-10 09:38:07  来源:人民日报

一直的牵挂,时刻的惦念。

9月7日,黑龙江省尚志市老街基乡龙王庙村,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行,一路看——田畴屋舍,路电网水,灾后恢复重建。

图片1.png?x-oss-process=style/w10

今年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以来,华北、东北地区发生极端强降雨,持续时间长,引发洪涝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如今的防汛,进入灾后恢复重建的时间。没有了汹涌的水势,但依然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

20多天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一字一句,重若千钧,暖如燃炬。

图片2.png?x-oss-process=style/w10

灾区群众,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的“第一站”。

2022年农历小年刚过,山西省临汾市冯南垣村。这里,不久前遭遇了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秋汛。

雪花落到毡帽上,走进村民家里,习近平总书记和乡亲们坐在一起,“我一直牵挂着灾区群众,今天到山西第一站就来到这里,是要实地看一看灾后恢复重建情况。”

沿着村路缓缓步行,看着修葺一新的街道、贴着春联的门楹,总书记说道:“我心里有了底。”

3年前的夏季,我国遭遇自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汛情。安徽南北三线抗汛。

习近平总书记辗转奔波,“我这次是专程来看望灾区乡亲们,看看灾后恢复重建情况……”

汗水顺着脸颊滴落到脚下的泥土里,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农田深处,话语温暖人心:“看到乡亲们生产生活都有着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实。”

防汛救灾,时时放心不下。

7月29日,华北大地飞驰着一列回京专列。刚刚结束四川和陕西汉中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望向窗外,神情凝重——京津冀地区,暴雨预警信号一再升级。

一天后,北京丰台至沙城铁路发生严重水害。3趟列车被迫急停,2800多名旅客被困。

“地方和有关部门与列车取得联系,千方百计组织营救,送上食物、药品,该转移的转移,确保滞留旅客安全。”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着被困旅客的安危冷暖,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

两天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抓紧修复交通、通讯、电力等受损基础设施,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丹心如一,始终心系人民。

今年7月,四川之行。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作出重要部署:“要全面落实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各项应对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两年前,也是7月,河南暴雨如注,牵动着正在西藏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的心。

即便是在行进,汛情的态势、防汛的进展,都会第一时间摆到案头。总书记在考察途中作出重要指示:

“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做好受灾群众帮扶救助和卫生防疫工作”。

微不可不防,远不可不虑。

统筹发展与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深惟重虑:“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

“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艰巨课题面前,中国特色大国应急体系建设成为关键一招。

新时代以来,推动组建应急管理部,防灾减灾有了“总协调”;授旗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建起“主力军”……中国特色大国应急体系,细密勾填、统筹推进,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升,灾后恢复能力更加坚实。

“大灾之后肯定有大变化”“将来肯定会有一个新的玉树”,13年前,习近平同志飞赴青海玉树,这样鼓励当地的震后恢复重建。

河出潼关,增其奔涌;风回三峡,彰其怒号。每一次防汛救灾,每一轮恢复重建,都在中华大地深深镌刻“力量在国家、优势在制度、奋斗在人民”的共识。多难兴邦,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中华民族,屡经磨难而不断奋起。


编辑:雷伟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