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在杭州,触摸亚运之城的文化脉动

2023-09-09 17:20:46  来源:新华社

  手捧一枚杭州亚运会奖牌

  是什么样的触感?

  其廓方圆一体

  代表5000年良渚文明的方形玉琮

  与象征现代体育文明的圆形奖牌

  完美镶嵌

  其表凹凸有致

  湖水涟漪山峦起伏的杭城画卷

  跃然其上

  今天

  我们带上亚运奖牌

  跟随“在杭州”栏目镜头

  触摸亚运之城的文化脉动

  ↓↓↓

  玉琮

  是良渚文化中重要的礼器

  杭州亚运会奖牌选取玉琮为设计表征

  方圆相融

  诠释着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杭州城西北良渚古城遗址

  发现的精美玉器三重城市结构和水利工程见证了古老的稻作文明和城市文明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良渚博物院陈列的玉璧

  ↑良渚古城遗址老虎岭遗址公园。老虎岭遗址公园是良渚古城遗址外围水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亚运火种在这里成功采集

  中华五千年文明之光

  点亮亚运之火

  奖牌绶带顶端的束扣

是京杭大运河拱宸桥意象↑拱宸桥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

  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经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运河

  杭州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

↑货船行驶在大运河杭州段。

  古往今来

  运河通达商贾云集

  千年运河水流淌

  珍贵的文化基因生生不息

↑在京杭大运河最南端、杭州市拱墅区一条传统的江南小巷里,杨崑在“小河驿国际昆曲会客厅”为前来研学的小学生表演昆曲《牡丹亭》选段(2019年12月11日摄)。

↑九对新人身着大红喜服,按延续数百年的运河婚嫁传统习俗沿着大运河携手“走运”(2019年11月9日摄)。

  ↑由杭州歌剧舞剧院创作的中国文化遗产传播剧目《遇见大运河》在开罗歌剧院上演,对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价值进行了新的表达和传播(2017年11月28日摄)。

  如今,这条黄金水道迎来了新故事

  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通航

  千年运河历久弥新

↑首批通航货船进入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驶往钱塘江(2023年7月18日摄)

  在奖牌的正面

  是西湖十景中的断桥和三潭印月元素

  亚运奖牌也因湖光山色取名“湖山”

  断桥

游客在杭州西湖断桥上赏月。

漫步西湖边历史和文化在这里重叠每一处都是风景,每一处都有故事↑雷峰塔

↑涌金桥

人文景观镶嵌西湖山水成就了这座“人间天堂”↑岳王庙寄托人们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敬仰和缅怀。

↑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作诗“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后人为纪念白居易,称为白堤。

 ↑曲院风荷景区。南宋时,此处有一座官家酿酒的作坊,取金沙涧的溪水造曲酒,闻名国内。品一壶西湖龙井

  撑一把西湖绸伞

  穿越古今,感知古城“宋韵”

 ↑古装演员在西溪湿地参加宋韵花朝节水上巡游(2023年4月2日摄)。

↑西湖绸伞

龙井村的茶农在采摘西湖龙井“明前茶”。北宋诗人苏轼赞美西湖的诗句

  “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今正是杭州亚运会色彩主题

传承千年的“丝绸”“杭绣”

  也在亚运奖牌真丝绶带上编织新篇

  得名“亚运锦”

↑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杭州刺绣”代表性传承人赵亦军(左)展示杭州绣(2012年6月8日摄

↑在浙江省杭州市中国丝绸博物馆举行的“2020丝绸之路周”上,演员展示丝绸服饰(2020年6月19日摄)。

↑亚运奖牌以及真丝绶带

  亚运奖牌正面铭刻的会徽“潮涌”

  核心元素是钱塘江和钱江潮头

600年前

  黄公望为钱塘江上游富春江留下了《富春山居图》的美好图景

↑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拍摄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如今“两山理论”在当地生动实践一江秀水逶迤,两岸群山叠翠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已跃然两岸

  

↑富春江畔的东梓关村(2023年7月3日摄)顺江而下来到钱塘江入海口

  钱江潮涌,江河奔腾

孕育出当代杭州的弄潮儿精神现在的杭州

  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之城

  更是一座活力创新之城

↑杭州滨江区互联网小镇夜景

↑将举办亚运会电竞项目比赛的杭州电竞中心。2022年,杭州市发布《关于推进新时代杭州动漫游戏和电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打造国际动漫之都、电竞名城。

  十多天后

  全世界的目光将聚焦杭州

  这座千年古城

  将以亚运之名

      再次勇立潮头!

↑杭州奥体中心体育游泳馆(左)与杭州奥体中心体育

  

编辑:吴明富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