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记者欧洲多国探店中国电动汽车

2023-09-02 21:00:04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新华社布鲁塞尔9月2日电 荷兰鹿特丹居民本·马拉瓦乌打算换车,他已经试驾了4款不同车型。犹豫不决时,他看到了比亚迪Atto3的广告。

  2022年10月,比亚迪与荷兰汽车经销商劳曼集团合作,开拓荷兰市场,在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开设了门店,不同车型的广告随之全面铺开。

  马拉瓦乌看到相关广告后,决定到门店试驾这款在海外名为Atto3、在中国名为“元PLUS”的车。他的评价是:“驾驶平稳,功能很多。价格比竞品便宜,且质量和功能比其他的都要好。”

  马拉瓦乌很快通过租赁开上了这款车。8月中旬的一天,他告诉新华社记者,他在社交媒体上建立了一个荷兰Atto3用户群,已有300多人加入,“大家的评价都非常积极”。

  中国品牌在欧洲多国开店

  比亚迪新能源车进入荷兰的同时,蔚来、小鹏、领克和红旗等多个中国品牌电动汽车也进入欧洲。近日,新华社记者分别在德国、西班牙、荷兰和丹麦采访,了解不同品牌中国电动汽车在当地的情况。

  比亚迪在鹿特丹的门店紧邻荷兰最繁忙高速公路之一A16高速公路。劳曼集团主席埃里克·劳曼在门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集团在荷兰已售出700多辆各款比亚迪车,对比亚迪未来的销售充满信心,打算在艾恩德霍芬再开设一家门店。

  8月18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一家汽车经销商展厅待售的红旗电动汽车。新华社发

  小鹏汽车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的直营体验店除陈列主打车型外,提供试驾服务。小鹏汽车零售市场经理马蒂亚斯·哈格伦介绍,日常有三名产品专家在店内服务,可帮助顾客获得全方位体验。

  哈格伦说,他们通常会在车主购车几周后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客户的总体反馈和在信息娱乐、驾驶功能等方面提出的改进意见都会转给总部及研发部门,以便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做出调整。

  车载动力电池“可充、可换、可升级”是蔚来汽车的一大特色。在开拓欧洲市场、搭建销售网络的同时,蔚来也在推进充换电站网络建设。能量耗尽的车辆驶入最新一代的换电站,只需约3分钟即可更换一块电量90%以上的电池,替换下来的电池则在换电站“休息充能”,等待服务下一台车辆。有高速长途等场景需求的车辆,也可在换电站临时更换容量更大的电池。部分换电站旁边还建设有最高功率可达500kw的超快充电桩,服务各个品牌的不同车型。记者了解到,蔚来在欧洲已有20多座换电站投入使用,还有更多正在建设。

  相比之下,领克的推广途径也具有特色。记者走访了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体验店时发现,这家体验店不仅有展车,有吧台提供饮料,还出售文化衫和背包等周边商品。

  这是8月10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领克体验中心拍摄的店内景象。新华社记者孟鼎博摄

  据工作人员介绍,领克在欧洲实行“订阅制”商业模式。用户有4种拥车方式:直接购买、月度订阅会员、免费会员等。用户在订阅过程中可通过领克的车分享功能,可以共享车辆给其他会员使用以降低费用,共享次数越多,订阅费用越低。截至2023年7月,领克的欧洲订阅会员已接近23万,其中超过20%的用户在领克平台使用了车分享功能。

  前景看好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品牌虽然已在欧洲市场立足,但仍需进一步优化推广策略,营销重点可放在技术创新、软件研发等优势上,有望能在欧洲市场迅速崛起。

  “品牌是中国的,但汽车行业是全球性的。”劳曼说,集团的营销重点放在中国电动汽车“科技含量高,质量好”上,售后服务由本地经销商保证。

  8月15日,在荷兰鹿特丹的比亚迪展厅,荷兰汽车经销商劳曼集团主席埃里克·劳曼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刘宇轩摄

  “我们的家族企业成立100年来,从未遇到汽车市场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不仅是电动化趋势,还包括各种新技术的涌现。”劳曼认为,随着欧盟经济持续脱碳,电动汽车将获得更大发展。

  德国杜伊斯堡汽车研究中心主任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车企的一大优势是很早就进入了电动汽车领域,在电池技术创新、汽车软件研发方面占有优势,有望在欧洲市场迅速崛起。

  杜登赫费尔预测,未来5到10年,中国车企不仅会将更多电动汽车出口到欧洲市场,还将加快推进在欧洲本土的生产计划。(记者:任珂、李超、林浩、康逸、林晶、孟鼎博、田帆、刘宇轩、李晓鹏、任鹏飞、朱晟、张玉亮、和苗、单玮怡;剪辑:刘宇轩;编辑:乔颖、鲁豫、王丰丰、王玉珏、马骁、徐晓蕾)

编辑:张寒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