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的部分村庄看到,一些作物受旱。
杨应学的家在吴忠市红寺堡区新庄集乡康庄村,这里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他种了28亩玉米地,本该在灌溉后20多天及时补水的土地,因为不下雨,硬是“渴”了10多天。
“今年比去年旱,好在我们等到了第三次轮灌。”杨应学说。
20日,轮到杨应学家的地灌水,下午接到通知后,他去地里看水量,第一时间打电话联系管水员冯兴林。
夏秋季第三次轮灌已经开始。新华社记者 李旭伦 摄
干了5年管水员的冯兴林骑上摩托车,急忙赶到控制水量的两个分水闸口,看着不同方向斗渠的水位“标记”,熟练地判断水量。“渠道上有个小坑,水位高于小坑,水就多了,要把闸口降一降。”他说。
杨应学拿着铁锹不停摆弄,把大田分成小块轮灌,省时又省水。
康庄村一共4个管水员,各有分片,冯兴林负责10个闸口三千多亩土地的灌溉,采访时,他的电话时不时响起。“水放得小了,村民灌溉费时、费水、费钱,尤其是现在,大家都着急。”他说。
杨应学在查看毛渠水量。新华社记者 李旭伦 摄
吴忠市红寺堡区水务局副局长杨润泽说,水管所的工作人员按照全乡干支渠的情况进行分工,每人每天要把各自负责的渠道从头到尾巡查一遍,重点盯住容易出问题的点位,及时分配调整支斗口水量。
杨润泽说,夏秋灌开始后,根据土地地质、种植作物、墒情情况、用水情况等,他们与红寺堡扬水管理处等部门会商,针对缺水区域调整用水计划,合理安排灌溉次序,积极组织抗旱保灌。提前对接宁夏水利厅,引黄灌区各市县跨县域进行水权交易,目前与平罗县达成初步协议,交易用水指标2000万立方米,保证作物灌溉关键期有水可用。
杨应学的地灌了4个多小时,当晚十点多他才放心回家。“灌水,要盯着呢,离不开人。”他说,自己灌完了,赶紧通知下一户接着灌。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