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等生态子系统的健康,是地球生态系统健康、生态服务功能正常的前提
你是否领略过草原的广阔、森林的幽静、河流的蜿蜒、湖泊的静谧、湿地的壮美?你是否听说过草原是“地球的皮肤”、森林是“地球之肺”、河流是“地球的血管”、湖泊是“地球之眼”、湿地是“地球之肾”?自然界中,每一种要素都维护着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等生态子系统的健康,是地球生态系统健康、生态服务功能正常的前提。任何要素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地球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下降。所以,自然要素也需要休养生息。
提及草原,我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我国草原面积大,主要类型为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区、青藏高寒草原区、东北华北湿润半湿润草原区、南方草地区等,但质量较好的一级、二级草原面积占比较低,同时,草原利用中依然存在超载等问题。森林对气候、土壤、水、生物多样性等都发挥着积极影响,10年来,全国累计造林10.2亿亩。但是,我国森林资源存在低产林多、优质林分少,中幼林多、成熟林少等问题,结构仍需要完善。而且,随着扩大森林面积的空间越来越小,接下来造林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我国属于缺水型国家,人均水资源量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在水资源短缺的同时,时空分布不均,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并存,水污染治理仍需久久为功。日常湖泊(水库)水质和营养状态监测、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等,也是为判断和维护生态系统健康水平而采取的重要手段。
我们该如何实现自然要素的休养生息呢?一是要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视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的重要性;二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治理之道,按照生态规律因地制宜采取相应举措;三是要严格落实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保护的相关制度,保障制度落地见效;四是要做好对实施效果的评价工作,及时发现关键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五是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公众共同参与,维护健康的自然生态系统。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本报记者常钦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22日 15 版)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