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简牍中国”网络主题活动】兰州大学:读简探古今 写简识墨香

2023-08-02 10:29:53  来源: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程霜

  兰州大学文学院2020级古文字学强基班学生陈冠宇认真临摹了学院整理的简牍字体,他认为,简牍的字体都有墨迹书写,更能读懂作者的笔墨用意,这也是他喜欢临摹简牍识墨香的原因所在。

  7月31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甘肃省委网信办、人民网主办,甘肃简牍博物馆、酒泉市委网信办、兰州市委网信办、敦煌市委网信委、人民视频、人民网甘肃频道承办的“简牍中国”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兰州大学。兰州大学与甘肃简牍博物馆联合打造“兰山论简”平台,向同学们普及读简、写简知识,期待通过读、写让简牍走进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让简牍文化通过大学教育被更多人知晓。

  兰州大学文学院强基计划(古文字学)专业负责人陈晓强教授表示,古文字学强基计划就是着眼国家紧缺,为国家培养古文字学科专业人才。简牍作为古文字之一,也是同学们的必修课,通过读简、写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能培养同学们的心性。文学院在古文字学强基计划同学中间推广读简、写简效果很好,大家通过集中读简,探讨悬泉置简牍收获平凡的历史故事,了解了一个时代的生活,从而对简牍产生了浓厚兴趣。基于此,兰州大学文学院联合甘肃简牍博物馆推出“兰山论简”读简班品牌活动,不设专业、不设限制,全体学生只要感兴趣都可以参加,从而最大程度推广简牍知识。

  陈晓强说,在写简方面,他不太推荐同学们只临摹简牍,还建议同学们同时临摹其他古文,这样有助力综合能力的提升。毕竟简牍很多是公文性质,从书法鉴赏的角度来说还达不到书法的价值,但是简牍的内容又生动有趣,可以让同学们看到史书以外的生活,丰富同学的想象力,所以他认为读简和写简要有机结合,并且放在古文字学等学科中通盘考虑,才能收获最大的价值。

  陈冠宇对简牍的热爱溢于言表,他说自己在读简的过程中总能发现古人最真实的一面,就连古人开小差在简牍上画画也被流传了下来,一枚出土公文简牍的中间就画了一个小兔子,可见当时写简的公职人员有多么无聊,才写着写着就在上面画起来。

  也正是这份真实吸引着陈冠宇对简牍的探索,简牍中的平民视角和历史互补。用另一种方式看历史,学古文,陈冠宇期待可以让自己在学术研究上有综合发展。

  据介绍,2021年9月,甘肃简牍博物馆与兰州大学文学院共同开办“兰山论简”读简班,截至今年6月底, 已开班62期,探索了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育人模式,是对“冷门绝学”人才培养的一次新的积极尝试。

  甘肃是简牍大省,全国80%的汉简出土于此。目前,甘肃简牍的整理与研究,急需一支稳定的科研团队。今后,甘肃简牍博物馆与兰州大学文学院将持续推动“兰山论简”读简班的开展与简牍研究,不断探索馆校联合共建平台,推动研究人才的创新培育,有效地推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编辑:孙建胜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