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鉴往知来|三星堆:一醒名动天下,再续文明华章

2023-07-27 22:28:38  来源:

  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德阳市考察了三星堆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遗址发掘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等情况。

  明月皎皎,星汉迢迢。四川广汉三星堆镇北,古老的马牧河蜿蜒流淌,在三星村形成了月牙般的台地——月亮湾,河岸曾有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与之相望,清代县志里记载为“三星伴月堆”。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三个拥有美丽名字的土堆,就是存在了数千年的三星堆古城墙。

  这是日前在四川省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拍摄的青铜大立人像。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三星堆是我国西南地区迄今所知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先秦时期遗址,遗址内的古城面积约3.6平方公里,盛极于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中晚期。凸眼巨耳的青铜纵目面具、通高两米多的青铜大立人像、近4米高的青铜神树、金面具……三星堆以“祭祀坑”出土文物为代表,展现恢宏气势,在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熠熠夺目。

  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三星堆遗址正在进行的考古工作,正是“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生动实践。三星堆考古集中了国内重要研究机构力量,创新了中国大型考古发掘研究模式,形成多学科合作开放平台。

  在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8号“祭祀坑”,考古队工作人员在恒温恒湿的考古“方舱”内交流(2022年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恒温恒湿的考古“方舱”内,穿着“防护服”的考古队员在古蜀国祭祀“圣地”开展工作。金面具、青铜神像、青铜尊、玉琮、象牙等上万件古国珍宝重见天日,在灰烬中找到丝绸踪迹、精准测定“祭祀坑”形成年代、植物考古发现水稻、动物考古追寻象牙来源……三星堆考古结出丰硕成果,有力再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从三星堆第一次发现至今,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回溯时光,最早的发现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堆玉石器和陶器残片在月亮湾被发现,引发一片遐想。

  1986年,考古人员在三星堆考古发掘现场工作。新华社发(三星堆博物馆供图)

  持续的考古工作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巨大的惊喜在1986年降临,三星堆1号、2号“祭祀坑”偶然被发现,“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上千件稀世之珍相继现世。三星堆的考古发现震惊全世界,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2019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启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在多个地点同时开展调查,其中的一条探沟内,一小片青铜绿色恰好露头。随着这“惊鸿一瞥”,6个新的“祭祀坑”相继被发现。

  日前,众多观众在参观三星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为第一时间将考古成果与公众共享,2021年底,三星堆博物馆创新式地在馆内开放了三星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成为观众最爱的“打卡地”之一。在这里不仅能享受到“先睹为快”三星堆最新出土文物的“福利”,还能现场看到文物修复师如何“唤醒”文物。

  这是新建在鸭子河畔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外景。新华社发(余嘉摄)

  以“三星伴月”为建筑设计灵感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将于7月27日试运行,数百件新出土“重器”首次展出、AI算法实现文物复原、裸眼3D还原考古“方舱”……新馆利用新出土文物、新研究成果、新科技等,全面提升观展体验,开启了一场三星堆历史文化“盛宴”。

  这是日前在四川省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拍摄的内景。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三星堆考古是一个“正在进行时”的考古发掘。“祭祀坑”已让三星堆名扬天下,然而对于这样的大遗址来说,神秘面纱才刚刚揭开。据介绍,三星堆虽然已出土了大量重要文物,但目前已发掘的面积只占遗址总面积的千分之二左右。

  这是日前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拍摄的新展出的金面具。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三星堆仍有大量考古工作要做,宫殿区、王陵还需进一步去探索,考古工作者将在今后“揭秘”更多关于三星堆的文明故事……

编辑:李世军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