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盛世中华 在探源与回望中焕发时代新活力

2023-07-20 10:38:29  来源:荔枝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要论述,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建设中“根基”和“命脉”价值。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片片甲骨,包藏着华夏文明的萌芽。何尊的铭文,勾勒出“中国”二字最早的模样……一件件出土文物以时间轴形式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绵延传承、不断演进。一撇一捺,书写汉字之古韵;一砖一瓦,建起长城亘古流芳;一腔一调,唱出国粹之经典……星汉灿烂的中华文明有着摄人心魄的魅力。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这条坚韧的精神纽带,将小家与大家紧密相连;这种不竭的精神涌流,将个体的生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融汇在一起。“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华民族的家国观,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的支撑所在,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精魂所系。这种精神的传承,让中华文明辉煌于史、溢彩于今,虽经风雨波折而始终屹立如新,成为一种“亘古亘今”的文明,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底色。

  如同一棵大树,越想向高处和明亮处生长,它的根越要向下,向泥土深处。今天,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土壤之中。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我们该如何在这个壮丽时代的“丹青”史册里,为前人和后世挥写新时代中国之“精神”?近日,“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启动。拂去历史的尘埃,多彩绚丽的中华文明发展脉络清晰可见。“何以中国”,是我们对自身文化的一次叩问和探寻,亦是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是帮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今天,我们与古人“对话”,与先贤“交流”。采用全息影像技术等多种数字科技,对国宝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并打造出沉浸式的情景舞台,形象讲述了国宝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不仅是延伸了历史轴线,也在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盛世中华,在探源与回望中焕发时代新活力。我们以知古鉴今的方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的文明滋养和精神力量,为世界文明之路提供中国航标。(李群)


编辑:孙建胜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