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民生答卷 咱们看看“进度条” | 文体惠民新举措 点亮美好新生活

2023-07-18 13:19:59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民生答卷 咱们看看“进度条”

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我省继续实施民生工程,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2023年时间已过半,各项民生工程进展如何?

今起,省发展改革委与我台联合推出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民生答卷 咱们看看"进度条"》,记者蹲点民生工程一线,看进展、问实效。今天我们走进雄安绿茵足球场和秦皇岛蔚蓝渤海湾,看看这"进度条"里的"成绩单"。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杨博:

记者在基层,带您访民生。这里是雄安新区安新县第二小学的足球场,我身后正在进行的就是一场模拟对抗赛。我脚下这片足球场地面积有8000多平方米,可以同时进行4场小型比赛,容纳100多名小球员开展训练。

这块足球场长115米,宽约70米,已经达到中高水平的正规比赛标准。今年12岁的小球员杨哲迪,一入学就开始踢足球。

小球员 杨哲迪:

我非常喜爱足球,我的目标是进市体校,然后再进省体校,我想一直踢下去为国争光。

小球员们的成长,离不开好教练。雄安新区不断充实足球人才储备,注重足球教练员培养,已经举办了三期E级足球教练员培训班,今年22岁的邯郸小伙申国威就是其中之一,从兴趣爱好到职业球员,再到如今走上教练员岗位,申国威对这里的校园足球憧憬在望。

雄安恒冠足球俱乐部教练 申国威:

雄安这边就是发展比较好,孩子也特别喜欢,家长也支持,我要更加努力去付出我的100%(甚至)200%这种内心,来帮助孩子来训练。

雄安新区以小型足球场建设为引领,带动新区整体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完善体育基础设施,让更多居民走出家门"动起来",形成15分钟健身圈。居住在容东片区的胡先生,就是家门口球场的"常客"。

雄安新区市民 胡先生:

现在容东的足球场、运动场越来越多了,草坪也都换成新的了,运动设施也都提高了挺多。感觉挺好。

坚持把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纳入群众体育工作重点,雄安新区大力推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今年已更新健身设施数量193处,新建或改扩建体育主题公园4个,足球场19个,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场地等25个,积极举办体育赛事活动,校园足球规模持续扩大,全民运动健身蔚然成风。

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副局长 陈慧:

下一步,我们将从足球场地建设、教练员培养、青少年足球发展、足球产业发展、赛事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逐步将雄安新区打造成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

在雄安新区,一处处体育场地在身边蓬勃生长;而在秦皇岛,一张张文化惠民卡则是用"真金白银",为群众的"幸福感"加码。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杨博:

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秦皇求仙入海处景区的检票口,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后已经陆续有游客可以不用买票就入园参观了。他们使用的就是我手中的这张秦皇岛市发放的文化惠民卡,仅仅不到两百元的面额,就可以享受到价值2400多元的超值文旅产品和服务。

在秦皇岛,像这样的文化惠民卡,服务范围已经涵盖了山海关等30余个优质景区,以及数百场文化惠民演出。当地还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惠民工程,各县区采取"财政投入+企业让利"双轮驱动的方式,最大限度惠及群众。

家住秦皇岛海港区的市民吴东明,自从办了惠民卡后,来景点"打卡"越来越频繁。

秦皇岛市民 吴东明:

确实感到了一些实惠,前两天望海大会也来来着,都是拿着惠民卡进的,挺方便。 

秦皇岛市民 马赞军:

挺经济也实惠,就想政府多推出一些这样的政策,方便我们广大市民。

秦皇岛旅游文广局副局长 王岩:

下一步,我们将增加观影、购书、文旅体验等方面的惠民权益,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参与、认可文化惠民工程。

截至目前,我省向城乡居民共发放文化惠民卡券376.6万张,完成投资率81.3 %;建设更新健身场地设施9529处,完成投资率94.5%。


百姓心声

市民:感觉这个文化惠民确实给我们做了很多的事。

市民:看着他们玩得特别开心,我们也特别幸福。

市民:体育惠民工程做得确实很不错。

市民:每天都过来在这个地方去热身、去锻炼。

市民:确实让我们体会到满满的幸福感。


责任编辑:王兴


编辑:孙建胜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