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激活乡土文化生命力(现场评论)

2023-07-04 11:26: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民俗节庆、良好家风、传统技艺等蕴含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振农民精气神,增强群众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

乡村文化建设在为文化留住血脉的同时,也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棠棣无处不逢花。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的棠棣村,以花命名、因花闻名。在古朴整洁的村道上漫步,富有浓浓文化味的墙绘引人瞩目。“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关于兰花的诗句和画作扮靓村庄,彰显着“春兰故乡”的深厚底蕴。

端午节前走进该村文化礼堂,几位村民欢快地包着粽子。“有红枣馅粽,也有肉粽,包好了就给村里的独居老人送去。”村民诸亚飞指着包好的粽子,语气里充满自豪,“我们村,歌咏会、广场舞、拔河、兰花展评……每年100多场文化活动,四季不重样,生活挺精彩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文明培育、文化发展,更多身有所栖的美好家园成为心有所依的精神家园。从农闲时节无事可做,到一年四季生活充实;从文化活动乏善可陈,到文化礼堂人气满满……如今,在文化滋养下,村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实践证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同传承优秀农耕文化结合起来。千百年来,棠棣村居民世代采兰、养兰、卖兰,涵养了独特的兰文化。在棠棣村,地里长、路边种、墙上绘,兰花元素随处可见;“别漾花海”“缤纷乐园”等村居工程充分运用兰花元素,为村民带来美的享受。文化不仅要上墙,更要入心。兰花被不少人视为“君子之花”,映照着人勤春早的精神、花好人和的乡风。如今,棠棣打造“兰乡有礼”乡风文明特色品牌,评选“最美家庭榜”“乡贤参事榜”等榜单,让善意不断传递,正气愈发充盈,文明之花开满山村。民俗节庆、良好家风、传统技艺等蕴含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振农民精气神,增强群众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

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必须紧扣乡村实际、着眼群众需求。在安吉县,名为“余村印象”的农家图书馆坐落在青山环绕中。村民俞佳慧赞赏道:“无论看书,还是参加讲座、交流会,每次来都有收获。”“余村印象”不限于提供阅读服务,还包含乡村文创、教育研学、产业展陈等多个功能区,成为综合文旅驿站,为村民带来多样文化体验。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坚持效果导向,不断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才能吸引群众深度参与。

文化为产业赋能,产业为文化强基。在杭州市余杭区径山村,“径山茶宴”非遗项目展演现场人头攒动。依托茶资源,径山村村民不仅种茶、制茶,更发展茶旅游、弘扬茶文化,让小茶叶成为大产业。从棠棣村的兰花,到径山村的茶叶,一个个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产品叫得响、传得远,创造出可观经济效益。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找准文化与产业的结合点,有利于激发产业发展的潜力,激活乡土文化的生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正能量。

“‘富口袋’和‘富脑袋’两手都要抓。”在棠棣村采访时听到的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千万工程”的鲜活案例说明,乡村文化建设在为文化留住血脉的同时,也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可能。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聚力,一幅幅山水与人文共美的乡村画卷必将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编辑:雷伟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