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的毛乌素沙漠
殷玉珍:当时就想死,但连个死的办法都没有。后来想还不如回娘家去看看我妈,我们那有口大机井,可以跳到那井里死。等走到离我们家不远的地方,我号啕大哭,放不下我妈和弟弟。
放弃了轻生念头,殷玉珍返回沙漠深处,但残酷的现实处处考验着她的毅力。她也曾离家出走,但最终因心疼丈夫而放弃。
殷玉珍:我走到这山头,丈夫在那山头。他嚎,哭着说这个鬼地方他也不想待了,嚎得我心软了。
后来,殷玉珍的父亲带着家里人,帮她修建了三间土坯房,让她的生活有了改善。
殷玉珍:那时候很穷,没有米,只能用玉米碎熬粥。结果大风来了,一下子连锅灶都打翻了,还把我脚烫了。我就发誓,宁可种树累死,也不能让沙子把我欺负死。
1986年春天,结婚的第二年,殷玉珍用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唯一一只羊换回600株树苗,和丈夫一起栽种在家的四周。尽管只存活了不到10棵,殷玉珍依然看到了希望。从此,一场旷日持久的“人沙战斗”打响了。
殷玉珍:我在高粱上嚎了一顿,然后起来把眼泪擦干。我就不相信自己治不住这个沙子。
1989年春天,丈夫白万祥打工时听说附近村里有5万棵树苗没人要。夫妻俩与村民们商量,打工不要钱只要树苗。他们每天翻越一道道沙梁,来回20多里的沙漠,硬是将5万棵树苗全部拉回家种上。
“种树能人”成了“致富能人”
这辈子跟沙“没个完”!
1999年,殷玉珍和丈夫种树治沙的事迹为外界所知,开始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那一年,他们已种树近三万亩。
之后,在当地政府及社会力量的扶持下,殷玉珍和丈夫的种树治沙事业快速发展,沙漠绿洲达到了七万亩。他们也带动了周边群众积极治沙种树,涌现300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240多户。
↓点击视频,查看更多内容↓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