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一线经济观察丨沧州:从一家企业看盐山管道装备产业集群的创新突围

2025-11-10 16:42:19  来源:冀时

  拥有2000多家管道制造企业的沧州盐山,曾深陷大而不强、同质竞争的发展困境。以科技为引领,当地不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带动产业整体提升。日前,盐山管道装备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集群名单。《一线经济观察》,今天就让我们从盐山的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解码特色产业集群的突围之路。

  

  走进河北海乾威钢管有限公司,一批即将发往墨西哥的焊管格外抢眼。这批产品对抗腐蚀性和强度的要求近乎苛刻,在这样的钢板上进行无缝焊接,难度堪比"在鸡蛋上跳舞"。

  河北海乾威钢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郭建:

  首先钢板的杂质要求非常小,磷硫含量几乎是控制到0.002%以下,那么相当于它就几乎没有杂质。

  采用成型及双面埋弧焊技术,用相控阵超声波检测替代传统超声波检测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保证了这笔国际订单完美交付。技术的突破为海乾威赢得了市场,更提升了中国制造国际声誉。而将这份突破,放在盐山管道产业集群的大背景下审视,似乎更具深意。2000多家管道企业,曾让盐山成为全国闻名的管道装备产业基地,但低端、同质化的竞争,也一度让整个集群陷入瓶颈。是继续内卷,还是向上突围?海乾威的选择是避开低端的红海市场,瞄准高端、弯道超车!

  河北海乾威钢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胜勇:

  我们很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要想继续发展,唯一的突破口就是向科技要生产力,要竞争力,因此我们克服了巨大的资金压力,也要向高端管道领域转型。

  但创新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一个个技术屏障横亘在企业面前。而此时,政府的精准助力,成为企业突破困境的重要推手。

  沧州盐山县科技工信和商务局一级主任科员 卢桂敏:

  通过三次对接吧,与燕山大学跟海乾威达成的合作,成立的清洁能源管道制造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为企业破解的技术难题是6项。

  政府部门不仅牵头为海乾威搭建了产学研合作平台,还帮助企业争取资金。从共享智造、数字化赋能到组织海外参展,一路保驾护航;海乾威高歌猛进组建专业研发团队、建成国家级检测中心,攻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河北海乾威钢管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贵良:

  我们每年投入到研发费用的资金大概都有2000多万,研发了一些个比较新的领域新的应用场景的一些特殊的产品,而且产品的附加值也有了大幅的提高。

  如今的海乾威已拥有29项国家专利,产品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营业收入从去年的5亿元预计增长至今年年底8亿元。而这一家企业的突破,能否推动整个集群的突围?海乾威的实践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沧州盐山县科技工信和商务局外经贸工作负责人 霍志阳:

  海乾威这一家龙头企业,就直接带动了我们下游18家企业,涉及机械配件、电气自动化、数字化工厂等门类。我们还有30家这样的龙头企业,带动着整个行业向前发展。

  不仅如此,近年来,当海乾威这样的龙头企业不断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成功拿下大笔国际订单的同时,它提升的不仅是自身的竞争力,更向其他企业展示了高端市场的潜力,倒逼着整个产业集群。

  河北汇中管道装备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 孟建涛:

  跟行业龙头企业对比 我们的思路也打开了,专利产品为我们打开了市场。

  河北汇中管道装备有限公司运营中心主任 李爱青:

  和国内的高校共同组建了产学研研发团队,目前正在研制的厚壁合金钢管。

  河北沧海核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负责人 韩丽学:

  我们针对输氢弯管和管道,专门组建了一个20人的研发团队,预计增加年销售收入近千万元。

  如今,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在盐山管道产业集群中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截止到目前,盐山管道装备制造业实现营收227亿元,同比增长9.2%,全县创新能力从C类跃升到A类水平,今年上半年规上企业利润同比增长超过30%。眼下,这个曾经的"低端管道超市"正在实现向"高端管道制造基地"的华丽转身。

  盐山县副县长  唐国伟:

  不创新只有死路一条,我们通过管道部件研究院,科技特派团等,针对企业的共性和特性的难点、问题进行逐一梳理,给企业切切实实解决难题。(我们)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同时让企业在创新中得到实惠。

编辑:李雅雯
责编:王 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