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奋进的河北 我们的“十四五”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钢城”绽绿开新花

2025-10-15 10:33:30  来源:河北新闻网

  "十四五"期间,唐山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24年,唐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元,也成为了河北首座、全国第27个"万亿之城"。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之一,这座资源型工业城市怎样培育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又如何"老树开新花"?《奋进的河北 我们的“十四五”》,今天一起行走唐山,寻找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杨海灵:

  走进唐钢公司的第一印象,就是:大。在厂区里行走,如果没有向导的话,感觉真的会迷路。它的占地面积是5.73平方公里,相当于800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这些封闭的管道和连廊串联起了整个钢铁丛林,首尾相接270公里,相当于从这里到达北京的距离。

  如今,无人化、智能化场景正颠覆着人们对传统炼钢的想象。从钢铁冶炼到能源环保、再到物流运输,100多道工序、4000多个关键节点数据,都在这个智慧大脑前一"幕"了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杨海灵:

  在热轧生产车间,每90秒就有一个钢卷坐着小车出来,它们每一个都是有身份的。

  在钢铁检测中心,机器人正在工作,从取钢样到出结果,只需要170秒。

  您知道吗?在这些钢材上,连头发丝粗细的杂质都不允许存在。

  通过5G+智能天车系统的精准控制,这些庞然大物来到成品库,可以精准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

  产线更智慧,产业更绿色。"十四五"以来,唐山压减钢铁产量,在阵痛中寻找着新方向。临港布局,渤海湾畔聚集了多家退城搬迁的钢铁企业,很多都是这样的花园式绿色工厂。以退城搬迁为契机,钢铁生产从粗放向智能转变,产品也向高端发力。

  河钢集团唐钢公司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 邝霜:

  我们开发了最高强度可以达到2000兆帕的高强钢,用在汽车上,用在我们的西气东输的这个管网,我们整个石油天然气的输送管网。"十四五"以来的话,我们整个高端钢的比例达到75%以上。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杨海灵:

  画面当中出现的不是一台普通的航拍无人机,而是一台智能列检机器人。它可以对车体进行360度的扫描,实时生成体检报告。以前四到五个人爬车顶、钻车底才能完成的巡检任务,现在一台机器人20分钟就能搞定。

  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唐山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唐山高新区聚集起了一批"硬核玩家",这里的机器人可上天、可入地、可下海。曾经只会闷头炼钢的"钢铁直男",去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1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杨海灵:

  这是一台无人驾驶的农业机器人,它可以快速检测土壤成分。这个中科院的想法在唐山实现了产业化。之所以有这样的成果,是因为唐山打造了共享工厂。企业有想法,这里有团队。企业有创新成果,这里有中试平台。它就相当于一个工业合作社,大中小企业在这里协同创新。

  百川机器人共享工厂总经理 王孟昭:

  我们叫"一夜之间"千人团队,哪怕一个人来,我们有一千多人,给他搞这种创新创业的服务,从设计研发到物资采购,再到生产制造全流程的一个产业链,把这些资源共享给我们的中小企业,帮助他们单位成本下降了8%以上。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杨海灵:

  唐山的夜晚,您可以选择像我一样来一场乘船夜游,船经过的这条河是新中国的第一条运煤河。相传一百多年前的煤河河头,商贾云集、十分繁华。河头老街复原了当年的市井风情和盛唐风华,成为来到唐山必须要打卡的文旅新地标,日接待游客数量最高超过了11万人次,六成以上来自京津。

  唐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 刘金柱:

  我们毗邻京津,因此我们把京津和周边的省份作为我们游客的主客源地,打造周末休闲旅游的目的地城市。从2024年我们的游客规模就达到了一亿人次,应该说这是我们唐山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个突破点。

  如今在唐山,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煤井褪去煤灰,化身国家矿山公园;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和首台蒸汽机车,在铁路源头博物馆里诉说着家国记忆;运转百年的水泥厂房,转身成为国家级休闲街区,用文旅思维盘活存量资产,正在为老工业城市注入全新活力。

编辑:苏颖
责编:王 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