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大美唐山丨“天边小城”今更美

2025-10-11 19:35:03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大美唐山丨“天边小城”今更美

  800多个日升月落,是他们扎根边疆的坚定刻度;72个落地项目,是他们绘就蓝图的实干答卷。第十批唐山援疆干部人才和且末干部群众一道践行使命,倾心助力——

  “天边小城”今更美

  202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时,亲切接见援疆干部代表并指出:“我们这么多年的援疆工作硕果累累,新疆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援疆干部功不可没。”此时,第十批唐山援疆干部人才已在且末县奋战800多个日夜。他们接续着一批批唐山援疆干部的足迹,舍家报国、忠诚担当、团结奉献、创新奋进,克服气候干旱、饮食差异、环境艰苦等多重挑战,把且末当作第二故乡,和且末干部群众一起用实干为这座“天边小城”绘就发展新图景。

  且末县,古丝绸之路重要驿站,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是我国面积第二大县,素有“天边小城”之称。第十批唐山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锚定“增强造血功能”核心目标,紧扣且末县有机绿洲发展部署,从产业、教育、医疗、人才等多维度发力,让援疆成果真正惠及各族群众。

  产业援疆是发展根基。“十四五”期间,唐山累计实施72个援疆项目,覆盖农业升级、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2023年以来,47个项目已完工投运:且末县人民医院门诊楼改善就医环境,火车站站前广场方便群众出行,第四幼儿园解决孩子“入园难”……一个个民生工程落地,让且末百姓的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

  教育医疗是民生重点。教育领域,唐山与且末签订教育合作框架协议,推动15所中小学实现班级、师生结对全覆盖;2023年以来选派26名优秀教师支教,用先进教学理念助力且末教育提质。医疗方面,51名唐山医疗人才开展“柔性援助”,深入临床一线会诊、下乡义诊,手把手教会当地医护人员心脏造影、冠脉支架术等10余项新技术,让优质医疗资源跨越千里,守护各族群众健康。

  交往交融是同心纽带。唐山积极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推动且末人才“走出去”学、先进经验“带进来”用。且末县49名医护人员到唐山医疗机构进修,39名教师走进唐山重点学校跟班学习;唐山51名柔性援疆医生、26名柔性援疆教师则带着技术与经验,扎根且末基层一线;3批次65名且末基层干部赴唐山跟班学习,在交流中提升能力,让两地情谊在互帮互学中愈发深厚。

  专业赋能是创新亮色。2023年,唐山首次派出6名专业技术干部,在且末各领域深耕实干:自然资源领域,率先推进林权证发放,破解林草资源产权难题,为全疆改革提供“且末经验”;农业农村领域,干部扎根田间地头,推广农技、指导农户,助力农产品提质增效;文旅宣传领域,以文学作品讲好且末历史文化故事,为文旅推介添彩;城乡建设与水利管理领域,推进城市更新、完善河湖长制考核,推动且末城市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万水千山隔不断援疆情。800多个日夜,第十批唐山援疆干部人才以坚守诠释担当,用实干浇灌成果。如今的且末,产业更兴、民生更暖、城乡更美,这座“天边小城”正在援疆力量的助力下,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文/记者 唐建勋 图/记者 闫军 付卫峥

  9月23日,新一批唐山柔性援疆医疗专家抵达且末人民医院。

  我市援疆干部人才与当地群众结亲戚,定期走访慰问,办实事、解难题。

  且末地处沙漠边缘,在防沙治沙工作中,第十批唐山援疆干部人才开拓思路,引进唐山企业,种植耐旱耐沙且经济价值高的蛋白桑5000亩,为改善当地环境、促进农民增收探索了新路径。

  且末火车站站前广场项目改善了当地百姓的出行环境。

  在且末县阿羌镇昆仑牧业有限公司,唐山援建的8个高标准养殖大棚促进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

  援疆医生深入边远乡镇义诊,受到了乡亲们的欢迎。

  且末是红枣种植大县,第十批唐山援疆干部人才援助当地加工企业引进设备,促进企业增产,带动枣农增收。

  且末县人民医院门诊楼的建成改善了百姓的就医环境。

  唐山援疆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针对薄弱学科开展课堂问诊、课标培训、学生课业管理等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援疆专技人才正在与当地水利系统干部巡查车尔臣河,进一步排查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四乱”问题。

  且末第四幼儿园里,漂亮的园舍、齐全的设备给小朋友们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编辑:荣洁
责编:王 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