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沿着海湾看河北】③秦皇岛港湾区:转型发展 绘就良港生态画卷

2025-10-10 11:00:59  来源:冀时

  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开埠于1898年的秦皇岛港,是我国近代北方最早自主开埠的港口,也是"北煤南运""西煤东出"的国家能源大动脉重要枢纽。

  绿色与智慧等多方面的转型,让百年大港焕发勃勃生机,秦皇岛港湾区成为国家首批港口产业型美丽海湾。《沿着海湾看河北》,今天走进秦皇岛港湾区,看工业港口如何实现绿色蝶变。

  

  本台记者 任重远:

  对于传统的煤炭码头,大家会有什么样的印象呢?如今的秦皇岛港湾区,蓝天白云是它的标签,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要从我手边的这个池塘开始说起。

  这个池塘其实是一组储水能力高达21.8万立方米的储水沉淀池。港口污水从西端沉淀池注入,经逐级沉淀、溢流,在东侧沉淀池汇聚,最后变成干净透明的一汪清水。经过处理的水可以用来除尘喷洒、绿化浇灌,还滋养了荷花。每到夏季,荷花亭亭玉立,成为秦皇岛港内一景。同时,秦皇岛港封堵、取缔所有排海、排河口,从源头确保不让一滴污水入海。

  河北港口集团秦港股份卫生环保部高级经理 王帅:

  我们港内是建了三座含尘污水处理厂,现在我们港口内的所有的含尘水是百分百收集,处理之后,现在是达到了这个城市杂用水的一个标准。我们每年的处理量超70余万吨,用于我们堆场的一个除尘,每年能节省水费超百万元。

  在对水中每一粒污染物坚持"零容忍"的同时,秦皇岛港更将治理"焦点"对准了空中的煤尘。

  河北港口集团秦港股份卫生环保部高级经理 王帅:

  我们是在翻车机房首创了五步抑尘法,在翻车的作业过程中呢,通过预洒水、干雾抑尘、底层的喷淋、加注润湿剂,最后对我们空车再进行一个清洗,实现了粉尘的源头管控。2025年至今,我们港区PM2.5的均值是达到了19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了20.8%,达到了空气质量的二级标准。

  如今,秦皇岛港东港区煤三期码头、煤四期及扩容码头、煤五期码头获评全国首家"五星级"绿色港区。

  百年港脉绵延,今朝气象万千。秦皇岛港实现从"黑色"到"绿色"的华丽蜕变,底气既源于生产方式的智慧创新,更植根于港区转型与城市更新的深度交融。

  本台记者 任重远:

  

  临海听涛的婚房,工业风的咖啡厅,西洋风格的近现代建筑……曾经主要运输煤炭的秦皇岛港西港区如今将百年历史和现代化的创意交织融合,打造出秦皇岛港口工业旅游区,如今这里已成为秦皇岛的打卡新地标。

  河北港口集团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产业运营部部长 周航:

  这一片区呢,其实在2017年的时候就已经陆续地退出生产了。然后我们就想,这一片有非常好的海岸线的资源,而且它又在城市的中心城区,一定要把它还港于民,还海于民。这些这是老的那个建筑垃圾的红砖,然后还有这种玻璃小砖块什么的。其实我们在改造过程中坚持的几个理念吧,比如说,修旧如旧、修旧利废等等,也是把这些个老的工业建筑和一些个场景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

  现在,秦皇岛港口工业旅游区形成了以"西港·开埠地"为核心,以秦皇岛港东、西港区为两翼的"一核两翼"景观格局,打通了城市"滨海游"到"工业游"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帆船游艇、进境商品、高端婚庆、特色餐饮等多种特色业态。今年以来,园区客流量已达到450万人次,预计年底将突破500万人次。

  河南游客:

  挺好的,挺有历史感的。然后环境也不错,风景也不错。

  秦皇岛市居民:

  

  晚上没事就骑车过来溜达溜达,心情好,舒畅。

  秦皇岛港口工业旅游区寄希咖啡联合创始人 贾拓:

  

  像我们在这已经两年多了,然后整个这个变化,其实它的人流量会特别特别大。

  河北港口集团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战发部部长 刘富强:

  

  后续我们会以产业为先导,发展包括航海产业。然后植入游轮,发展帆船游艇,构建"航海引领、商贸赋能、健康驱动、人居示范、文旅共生"的产业发展体系,努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港。

  根据自然禀赋和生态功能区划要求,我省近岸海域统筹划分为9个海湾。包括秦皇岛港湾区在内,目前已有5个湾段建成国家级美丽海湾。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海洋生态环境处副处长 王玉强:

  我们将坚持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突出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接续开展海水水质提升、入海河流和入海排污口整治等工作,加快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编辑:李雅雯
责编:王 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