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设计赋能“河北质造”|白洋淀芦苇上墙,身价翻了20倍

2025-09-22 16:29:55  来源: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牛笑 刘笑男

  芦苇收割季即将到来,如何赋予芦苇高附加值,又兼顾环境效益?9月20日,在雄安新区举办的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展览会上,一款名为“苇筑新生-雄安生态建筑系统”的展品让白洋淀的芦苇焕发新生。

  展台上,只见许多粗细均匀的金黄色芦苇秆排列整齐,用钢丝紧紧捆在一起,被切割成颇为规整的长方体,丝毫不见平日里淀边自由生长的模样。这样的数根芦苇组成的长方体,就成了可以作为屋顶、墙壁的建筑材料。

  展台上的苇筑新生-雄安生态建筑系统。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牛笑 摄

  将芦苇作为建筑材料,首先要扬长避短。芦苇本身重量轻,这款产品的设计生产方——任丘市兆龙芦工艺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兆龙芦苇”)的董事长李建光告诉记者:“这款产品的核心专利技术,就是在捆绑和加固芦苇时使用特殊的结构和技法,使其更加坚固,足以抵御12级台风。也是因为芦苇轻量化的特点,让它作为建筑材料时,具备了较好的抗震表现,能通过8度抗震测试。”

  同时,这款展品利用“芦苇表面包裹无机纳米防火层”复合技术,使其防火等级达到B级,克服了芦苇易燃易腐的风险。除此之外,芦苇中空的结构,可以自动调节室温,让“芦苇房”成为“会呼吸的建筑”。

  李建光告诉记者:“我们的芦苇材料已经在2024年中国四川成都国际园艺博览会亮过相,并且出口到了17个国家,法国某奢侈品品牌门店就曾大规模使用我们生产的芦苇墙体进行装修。”

  用作建筑装饰的芦苇墙体材料。受访者供图

  除了做成建筑材料,兆龙芦苇还为一些国际奢侈品品牌制作产品。建筑材料加工剩下的边角料,在我国西北等地也颇受欢迎,采访的同时,李建光就收到了来自内蒙古的订单,他告诉记者:“做建筑材料剩下的芦苇料,放在西北地区的高速铁路、公路两边,防风固沙效果特别好。”

  “每吨芦苇的原料价格在1200元至2000元左右,做成建筑材料,就拿中端产品来说,价格能翻20倍。”从芦苇收割到加工,兆龙芦苇已经带动其所在的淀边村——七间房乡梁沟二村及周边200人左右就业。

  “白洋淀有多少芦苇?”听了李建光的介绍,不少逛展的观众对白洋淀的芦苇产生兴趣。“白洋淀可是有12万亩芦苇地呢!1亩就能产12吨芦苇。”李建光介绍。“以我们目前的产能,这芦苇可是用不尽。”

  除了“经济账”,李建光还给记者算了笔“生态账”。与水泥、钢材等传统的建筑材料相比,碳排放大大降低,芦苇从种植时的吸碳,到收割、生产成墙体,最终直到拆除,全周期固碳可达到35千克每平方米。装配过程中,“芦苇房”使用零胶黏剂使用工艺,采用物理热压成型,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趋近0。

  20日晚,第六届金芦苇奖比赛结果揭晓,这件来自雄安的作品获得优秀设计奖。“我们参加金芦苇奖,也是想从白洋淀出发,让世界看到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之美。”李建光说道。

编辑:荣洁
责编:王 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