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聆听赶考足音 见证如磐初心——体验红色太行·西柏坡

2025-09-22 15:36:38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聆听赶考足音 见证如磐初心

  ——体验红色太行·西柏坡

  近日航拍的西柏坡。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在太行深处的老山根,有一个不大的小山村,这个小山村很特殊,似熠熠闪光的大明珠,指引着中国走上了一条光明路,让世界人民都瞩目……”

  9月15日,平山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讲解员陈双打起铿锵有力的快板。激情讲述直抵心间,把游客带回到70多年前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中,西柏坡是一个耀眼的红色地标。

  70多年前,烽火连天,电波“嘀嘀”,党中央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新中国的曙光在这里点亮。

  青青柏坡,满目苍翠。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上,五大书记塑像巍然矗立。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有步履蹒跚的老人,还有戴着红领巾的孩童……

  拾阶而上,踏入西柏坡纪念馆,一面颜色发白的锦旗引人注目,锦旗上五个字清晰可见——“土地回老家”。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召开后,翻身农民欢呼雀跃,平山县下盘松村的老乡将“土地回老家”几个大字绣在锦旗上,敬赠给中央工委。

  岁月流淌,锦旗早已褪色,但饱含其中的深情却穿越时光、震撼人心。

  “最后一碗饭,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那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在一辆小推车前,讲解员唱起这首战争年代广为传唱的民谣。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是老百姓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业,是亿万人民满怀热血与激情创造出来的……

  文物无声,历史却有回响。西柏坡纪念馆内,一页页泛黄的文件,一张张定格历史的照片,以及饱含红色回忆的革命文物,引领着人们追寻历史足迹,赴一场不忘初心的精神洗礼。

  随着人群来到中共中央旧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毛泽东主席推过的碾子、周恩来总理雨夜救人时提过的马灯、中央军委作战室斑驳的桌椅……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散发着岁月沉淀的气息。

  毛泽东同志旧居,是一个普通的土坯平房小院,当年毛泽东在这里住了10个月。梨树下、磨盘边,他谈笑间布下雄兵百万;月光里、油灯旁,他指挥“三大战役”,指导全国胜利,谋划新中国的样子。

  在中共中央旧址西北角,一座长条形的土坯房,就是当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场。

  如今,静静坐在会场内,仿佛可以听到毛泽东主席那浓重的湘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革命精神,观照当下,启迪未来。

  看一次红色展览,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开一次主题党日座谈会……建馆以来,西柏坡纪念馆共接待干部群众8000多万人次,参观人次持续攀升。

  时代在变换,精神的力量永远激荡人心。孕育于红色沃土上的西柏坡精神,如警钟、似重鼓,不断引领、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光荣传统、秉持理想信念,砥砺奋斗、永远向前。

  让红色资源因保护、利用而生动鲜活,让革命精神因传承、弘扬而历久弥新。

  西柏坡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场景和新体验,鲜活的“青春表达”让厚重的红色文化变得可触可及、可感可知、可亲可近,越来越“圈粉”年轻人。

  亲手印制一份西柏坡时期的老报纸。在纪念馆文创空间,一台手摇凸版印刷机吸引了不少人。游客亲手摇动转轮,在体验革命年代的激情与热血的同时,也留下一份属于自己的时代印记。

  沉浸式体验收发“红色电报”。“嘀嘀、嘀嘀嘀……”此起彼伏的发报声在电报模拟教室响起。从认识电码符号,到分组破译“情报”,学生们沉浸在“永不消逝的电波”研学课中,红色历史在心里“活”起来。

  周末来“柏坡·观澜”民宿休闲度假,邂逅自然放松身心;到红色主题的胜利咖啡馆落落脚,品一杯咖啡,珍藏一份红色情怀……西柏坡红色文旅正在绽放新魅力。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征尘未洗,只争朝夕。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

  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上,面向鲜艳的党旗,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

  誓言如铁,丹心如炽,在广场上空久久激荡。(河北日报记者 贾楠)

编辑:李雅雯
责编:王 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