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雄安抗战印记:遇见“生死约定”

2025-09-01 10:42:25  来源:河北新闻网

  新华社石家庄8月30日电(记者田策)在河北雄安新区雄县米家务镇,一片苍松翠柏环抱的烈士陵园静谧庄严。陵园中央的纪念碑南北两侧,矗立着刘秉彦、旷伏兆两位开国将军的墓碑和雕像。

  刘秉彦是河北蠡县人,旷伏兆是江西永新人,均非雄县人,却选择在此长眠。这份魂归“故里”的选择,源于一个在战火中立下的约定,一个与冀中军民生死相依、血脉相连的承诺。

  雄县,地处“平津保”三角腹地,是抗战时期华北平原的战略要地。“米家务是冀中十分区司令部驻地。它就像一颗钉子,牢牢地楔在了敌人三角统治区的心脏地带。”雄县抗战史专家郭亚军介绍,正因如此,这里成了日寇疯狂“扫荡”的重点。

  面对日寇的“铁壁合围”和“三光政策”,时任冀中十分区司令员刘秉彦和政委旷伏兆率领军民,依托“青纱帐”的掩护,凭借“地道战”的智慧,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他们与这片土地的感情,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凝结而成。

  他们二人约定:百年之后,愿与牺牲的指战员长眠一处,继续为“平津保”三角地带的人民“站岗”。

  这个约定,是对这片热土最深沉的告白。1996年6月,旷伏兆逝世,家人遵循其遗愿,将他安葬于米家务烈士陵园。两年后,刘秉彦逝世,也安葬于此。

  刘秉彦题写的米家务陵园烈士纪念碑。新华社记者 田策 摄

  “两位将军安葬在这里,是我们的光荣。”米家务镇米西大村原党支部书记李迎春说,“我从小就听着十分区的故事长大,对将军们有很深的感情。他们把这里当成守护的家园,我们也把他们当成亲人。”

  陵园内松柏静穆、精神永存,陵园外不远处塔吊林立、一派繁忙。将军们战斗过的地方,正崛起为一座未来之城。他们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雄安建设中,被传承和发扬。

  “每年清明,学校都会带学生们来这里上一堂思政课。”米家务中学教师董永强说,“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过去,两位将军为了民族解放而奋斗;今天,建设雄安同样需要这种敢于担当、勇于奋斗的精神。”

  董永强所说的“奋斗精神”,在新时代雄安人身上得到生动体现。从守护白洋淀“华北之肾”的生态环保工作者,到构建“城市大脑”的青年科技才俊;从快速适应新生活的回迁群众,到从五湖四海汇聚于此的城市建设者,每个人都是伟大事业的参与者和创造者。面对一片热土,他们展现出敢为人先的创造力。

  站在两位将军的雕像前,记者仿佛见证了他们当年的“生死约定”。

编辑:苏颖
责编:王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