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通讯员 苏博晖 张梦圆
面对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命题,河北正以“科创中国”试点建设为契机,全力推进“科创河北”品牌深化落地。近年来,保定、廊坊、唐山等地依托本地产业特色与科技资源,系统谋划、精准施策,积极探索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新路径,为企业创新“把脉问诊”,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创中国”数字平台“科创河北”场景运营暨科协系统助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会在保定召开。
8月21日至22日,2025年“科创中国”数字平台“科创河北”场景运营暨科协系统助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会在保定召开。河北省科协科创部部长苏志革在会上强调,“科创河北”是河北省科协打造的创新、创业、创造服务品牌,是承接国家、省高端优质科技人才的重大平台。各地科协要紧扣主导产业与县域特色产业,深入企业摸排需求,积极对接国家级、省级学会智力资源,搭建产学研用合作桥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真正实现对企业创新的持续赋能。
搭建高能级平台,集聚资源助推产业跃升
经过2000℃高温的炉内淬炼,薄薄的晶片变成约3厘米厚的碳化硅晶体,经加工成为碳化硅单晶衬底,用于制作芯片……走进河北同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光半导体”)生产车间,一场浴火重生的“橙色浪漫”正在上演。
作为一家登上《2024全球独角兽榜》的高新技术企业,同光半导体自2014年起自主研发并批量生产的碳化硅产品,彻底打破行业壁垒,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广泛应用于我国5G基建建设,为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做大做强贡献力量。
同光半导体以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卡脖子”瓶颈,是保定市持续发力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
“科创中国”数字平台“科创河北”场景运营暨科协系统助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会在保定召开。
2021年,保定市成功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以此为起点,全面优化创新生态,强化创新要素集聚,系统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建设。
保定市科协按照市委“会议搭台聚智、共促产业创新提质”指导思想,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大会、白石山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大会等高能级活动,广泛吸引全国学会、科研院所等高端智力资源,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推动“保定制造”向“保定智造”转型,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等科技型企业加速涌现。
同光半导体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共同成立SiC单晶材料与应用研究联合实验室,设立院士工作站,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树深、夏建白、郑厚植,渐渐形成一支科学家“创业天团”。
平台建设方面,保定聚焦主导产业,组建了涵盖生命健康、电力智造等9个“科创中国”产业科技服务团,以及中医药数字化等6个产业创新平台,全面打造“人才+项目+平台”的联动发展模式。通过“点餐式”服务解决产业技术难题,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同时,“科创中国”保定云数字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应用场景融合,并与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平台打通,显著提升供需对接效率。
借智专家服务团,精准破解企业技术瓶颈
在河北省科协的指导与支持下,廊坊、唐山等地围绕“科创河北”试点城市建设谋篇布局,积极拓展与国家级、省级学会的合作,通过组建专家服务团、开展精准对接,切实帮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
廊坊市科协深入对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4次实地考察与座谈,征集车企技术需求19项,推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河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等与安闻汽车、中达凯专用车、合世璧机械等汽车零部件企业签署技术服务协议,提供定制化帮扶,解决工程技术、工艺研发、人才支持、市场开拓等问题。
“科创中国”数字平台“科创河北”场景运营暨科协系统助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会现场。
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唐山市科协与中国金属学会、河北省金属学会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开展企业创新与学术交流合作。2023年以来,省金属学会在唐山举办4场全国性钢铁新技术推广会,与钢铁企业开展3项技术攻关合作;中国金属学会联合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冶金自动化研究院等多家研究院推进唐钢新区流程智能化项目,并组织专家5次深入燕山钢铁、天柱钢铁等进行技术交流。自2022年以来,唐山市科协协同省级学会组建29个专家服务团,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9项,开展技术培训21场,培训企业技术骨干近300人次,强化了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与人才梯队建设。
国家级项目引领突破。2025年,唐山市科协成功申报2项“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项目。其中,“富硒功能农业科技服务团”项目构建“1+6+N”推广机制,开展多场富硒功能农业技术培训会,即将举办第七届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研讨会。另一项目“盐碱水产养殖与渔农综合利用科技服务团”在曹妃甸、丰南、乐亭、海港等4个县区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探索盐碱地治理与利用新技术,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双收”。
深化区域协同联动,拓展创新生态新空间
近年来,廊坊市科协积极对接北京市海淀区科协、通州区科协,以及中国科学院创新中心、清华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等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普资源引入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并定期筛选优秀科研成果向本地企业发布,推动京廊科技协同持续深化。
品牌会议也成为廊坊汇聚高端资源的关键抓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2023卫星网络与空间应用技术大会”在廊坊举办,500余位专家与企业代表共商卫星网络技术发展与应用创新;中国创造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4学术年会在廊坊召开,7名院士、350余名代表出席,设立“北方工作基地”与“驻京津冀区域协同办事处”,并签约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25国际氢能储存运输产业技术创新大会”在廊坊召开,汇聚300余名氢能领域专家与企业代表,发布氢能产业先进技术、产业推广名录,为廊坊打造“国际氢能交流中心”提供坚实支撑。
此外,河北多地积极举办高水平学术活动,拓展跨区域协同创新。聚焦人工智能、钢铁冶金、中药材等重点领域,举办“大模型理论与应用”研讨会、新一代氧化物冶金技术交流会、京津冀中药材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等,揭牌“科技小院”,推动校企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参加北京市科协智库通州行暨数字驱动京津冀乡村振兴研讨会,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宝坻区和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相关领导以及北京市科协智库基地专家,与企业科协代表面对面进行需求对接交流。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