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上午,雄安新区安新县环境监测站站长刘冬梅和两名水质检测员乘船驶入白洋淀北部烧车淀水域。他们手持采样器,在指定点位执行水质监测任务。不远处,一群鸬鹚飞过,几只白鹭悠闲地立在浅滩。
8月6日,雄安新区安新县环境监测站水质检测员在白洋淀北部烧车淀水域取水样。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李 畅摄
从小在安新长大的刘冬梅,会利用监测的空隙,远远地瞅一眼她的新“邻居”。“2017年之前,白洋淀水质一直是劣Ⅴ类,装进透明玻璃瓶里,水是黄绿色,淀里只能看到部分对水质要求不高的鱼类。”刘冬梅边说边拧紧采样瓶。
雄安新区设立后,白洋淀迎来大规模生态治理,通过控源截污、治河补水、生态修复等系统治理措施,推进全流域联动综合治理。现在,白洋淀水质持续保持在Ⅲ类,稳居中国良好湖泊行列。
淀区水质好不好,鸟儿鱼儿虫儿来投票。
水质改善直接引来不少“稀客”落户白洋淀。记者提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青头潜鸭,刘冬梅立刻掏出手机展示2021年冬天她第一次见到青头潜鸭时的场景。当时,她用手机拍下不少珍贵照片。“你看,它羽毛青亮,在冰上踱步,美得像幅画。”虽已过数年,但她滑动照片时仍难掩激动。如今,这种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动物已在白洋淀安家繁衍。
新区对鸟类保护的成果远不止于此。船过芦苇荡,刘冬梅指着成片苇地介绍,白洋淀12万亩芦苇,过去一到冬天就全部割完,鸟类无地栖身,现在实行平衡收割生态治理机制,只割一半,留一半给鸟类过冬,这不仅净化了水质,还给野生鸟类等生物留出活动空间,让“荷塘苇海,鸟翔鱼跃”的场景不断在淀区上演。
“去年4月,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在白洋淀鸪丁淀发现了五月四节蜉。它不仅是中国新记录种,也是清洁指示种,它的发现说明白洋淀水生态系统持续向好。”直到船靠岸时,刘冬梅还不断分享着家乡的生态好消息,言语间透着自豪。
截至目前,雄安新区野生鸟类已达296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9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3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4种。一度被认为在中国绝迹的彩鹮,2024年夏季也在这里发现踪迹。另外,野生鱼类资源恢复至48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21种,鱼类生物多样性已达到高级别水平。(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李 畅)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