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众望,不负众望!
8月16日晚,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揭晓,庞众望赫然在列。
镜头里,26岁的他依旧戴着那副黑框眼镜,用那标志性的温暖笑容,传递出一份“向上”的力量:“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要坚定地走下去。”
坚定地走下去,正如庞众望的成长轨迹。这个从沧州农村走出的青年,自幼扛起家庭重担,父亲智力障碍、母亲瘫痪在床,自己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然而,这些苦难并未将他打倒,反而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捡废品、干农活、刻苦读书,他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一片天。
是什么支撑他走下去?答案藏在母亲的教导里。庞众望的母亲庞志芹一出生便与病痛相伴,生下孩子后,不识字的她给孩子起名:庞众望。庞志芹说:“这孩子是我最大的希望,我自己一辈子没读过书,可羡慕读书的了,就想让他能读,尽量读好书。”据庞众望回忆:“从小我妈妈就把我教育得挺乐观的,她常说人要往前看,我妈妈每天都在笑,我为什么要去难受?”
微笑,自带乐观属性;取名“众望”,饱含满满期待。在母亲的精神鼓舞下,2017年,庞众望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如今,他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取得多项发明专利,更以母亲名字设立“志芹助学金”,助力寒门学子圆梦大学。
真正的坚韧与乐观,不在于从未跌倒和失落,而在于每次挫折后都能继续前行。事实上,进入大学后,庞众望曾在意他人目光,怕“有负众望”;担任班级团支书、生活委员、宣传委员时,曾有心理的落差;科研中,曾经历多次失败……但这些别人眼中的负重前行,在他看来却有一抹温暖的色彩,只因“面对什么就解决什么”的信念,将苦难的土壤转化为长出参天树的养分。
只要肯扎根,也能长出参天树,就是这股坚韧不拔的定力让庞众望“不负众望”。从最初希望通过学习改善家庭生活,到后来在母亲的期许和社会的关怀下,立下科研报国的志向,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庞众望说:“我现在就是想努力把科研做好,向所有人展现中华儿女骨子里的那种韧性,还有奋进。”这份“向上”的力量,以及对知识改变命运的坚定笃信,也照亮了寒门学子的人生逆袭路,鼓舞着很多人。
庞众望的故事不应止于一次泪眼婆娑的感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临怎样的艰难困苦,都不应放弃希望,只要有“扎根”的勇气,就有机会焕发勃勃生机。
还值得关注的是,在生活和求学的路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一直是庞众望的底气所在。未来,只有厚植教育沃土,进一步确保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位,更多有梦想的寒门学子才会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此外,针对“通过科研获得300万奖学金,并以母亲之名设立教育基金全额捐出”的传言,庞众望表示,当前并未因科研获得巨额奖金,会继续努力,不辜负妈妈对自己的期望。庞众望的辟谣,是对谣言的有力回击,也提醒我们,在信息碎片化时代,要坚守理性与真实,尊重公众人物的成长轨迹与选择。
《感动中国》颁奖辞这样写道:“背影留给坎坷,笑容交给阳光,名字里写着责任,步履中充满力量,磨砺过的剑,破茧后的蝶。你一直向前,一直向上,不辜负妈妈的目光,不辜负时代的期望。”致敬每一份“向上”的力量,期待更多的“庞众望”涌现。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