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河钢集团石钢公司(以下简称“石钢公司”)精整车间,38台橘黄色机械臂正协同完成棒材打捆、转运作业。这里没有传统钢厂的轰鸣灼热,没有工人师傅挥汗如雨,只有机械设备在繁忙有序地运行。工人王师傅对着手持终端说出“钢材入库”,百米外的天车随即吊起钢材精准落位。“现在动动嘴就能指挥生产,每天少跑2万步!”他说。这一幕,在石钢公司5G-A全连接智能工厂,工人师傅们已经习以为常。
工作人员在智能控制室远程操控自动化系统。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代姣 摄
这个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厅专项支持、中国移动河北分公司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应用场景,首次实现5G-A技术在钢铁核心生产环节的规模化应用。
“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给机械设备剪掉了‘辫子’。”石钢公司信息物流中心科长高茂军告诉记者,传统工厂设备靠线缆传输指令,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反复拖拽造成磨损,容易出现故障。5G-A不仅用无线取代有线,而且传输指令更快更稳,端到端时延压至20毫秒以内,可靠性超99.99%,让远程控制和多设备协同更加精准有序。工人通过智能终端实时监控,操作便捷,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这背后,是河北开放应用场景带来的创新研发显著提速。
技术人员在产线外部调试倒棱设备。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代姣 摄
“这项技术打破了工业控制领域长期被西门子、ABB等西方企业垄断的局面。”中国移动河北石家庄分公司副总经理李智钢说,企业与华为合作研发专门用于工业生产的、更加稳定可靠的5G-A确定性网络+工业基站,目前已在河北多地的工业远程控制场景中应用,为工业生产提供更稳定可靠的5G无线控制能力。未来,技术也将为移动机器人协作、柔性生产线改造打下网络基础,满足未来工业4.0的升级需求。
“对华为来说,河北应用场景丰富,系统在多个项目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得到验证反馈,也在倒逼技术升级。”华为河北代表处区域解决方案主管梁海昱举例说,工业环境对时延抖动的要求严苛到4毫秒,相当于人类眨眼时间的1/10,技术团队在石钢高温、电磁环境下,反复验证测试,最终采用多模态授时技术将网络抖动压缩至小于4毫秒,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双发选收、本地智能分流等核心技术让无线传输比有线更可靠,为柔性制造奠定“神经底座”。
协同创新攻坚战中,移动河北分公司牵头整合资源,华为提供硬件与技术支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三方共同推动形成“问题-研发-应用”闭环,加速创新进程。
网络技术人员在石钢公司交流技术需求。
目前,成果已从钢厂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黄骅港,无人集卡依托同一套5G-A网络实现厘米级泊车;在保定长城汽车工厂,机械臂群通过确定性网络协同装配,生产线重组效率提升30%。
“河北开放应用场景是技术迭代的‘试金石’。”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处处长杨玲告诉记者,河北持续以创新应用场景开放为抓手,贯通“为场景找技术、为技术找场景”的“双找”推进路径,搭建“联合京津、协同部门、指导地方”的三级协同机制,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试验场。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发布省级创新应用场景281项,服务企业超千家,促成761项新技术或先进解决方案在创新应用场景中验证应用。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