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活力中国调研行·河北篇丨盐碱滩上长出鱼米仓

2025-08-12 10:25:44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7月22日拍摄的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五农场稻田。 河北日报记者 赵杰摄

  7月22日,在唐山市曹妃甸区第四农场聚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值孕穗期的水稻郁郁葱葱,稻田里的蟹苗穿梭在稻秧间。

  “田里种的是绿色稻米,水里养的是蟹和虾,放眼望去是稻田画……”行走在稻田小路上,聚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建明不时躬下腰,观察水稻和稻田里虾蟹的长势。

  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耐盐碱水稻如巨大的绿毯铺展田间。很难想象,眼前这片沃土良田,曾经是撂荒的盐碱滩。

  位于渤海之滨的曹妃甸区,受海咸水冲击浸泡影响,滨海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形成了以“盐、板、瘦”为主要特征的滨海盐碱土壤。

  “盐碱地风沙狂,只长野草不打粮。这里过去全是大片白花花的盐碱地。”韩建明记得,他年轻时候种水稻,一年忙活下来一亩地也就收四五百斤。为了治理盐碱地,大家伙儿一起排涝治碱,挖沟渠修台田、引水灌溉,地力慢慢提升。

  盐碱地上种水稻不是一件容易事。针对春旱积盐、地下水位浅、脱盐困难等问题,曹妃甸区在盐碱耕地内修建闸、涵等水利工程,保证排灌水通畅,提升排盐抑盐能力。

  “水渠修好了,河水畅通了,水稻浇水更方便了。”韩建明对修建的水渠赞不绝口,地表水水温高,有大量微生物,用这个水比用井水浇灌的稻田每亩增产10%左右,产出的稻米口感也好不少。

  要想打好粮食,“医治”土壤是关键。合作社通过实施秸秆还田、使用土壤改良剂等方法,增加盐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持续巩固盐碱地改良效果。

  在稻田四周,一圈“塑料围墙”非常醒目。“这片都是蟹稻田,围墙光滑,能防止螃蟹逃跑。”韩建明告诉记者,从插完秧开始,蟹苗、虾苗等就撒到稻田里,草籽、微生物都是螃蟹、虾、鱼的天然饵料。稻蟹共养,不打农药,绿色种植的蟹田米,一斤能多卖5毛钱。

  “农药是螃蟹、小龙虾的‘致命杀手’,当人们看到稻田里有蟹又有虾,就知道这里的水稻没污染。”韩建明说。

  不施加农药,水稻如何防范病虫害?合作社有自己的“秘密武器”——水稻生态绿色生物菌。

  “通过与国内外农业专家合作,我们用上了这种生物制剂,除了能增强水稻抗旱、抗病能力,提高产量,还能活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韩建明介绍,凭借着绿色、健康的特点,2020年8月,合作社稻米品牌“大喜康田”获得欧盟有机产品和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贴上了国际标签。

  综合种养让盐碱滩变成鱼米仓,尝到甜头的不止韩建明一人。在位于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五农场的润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片池塘紧挨着稻田。

  “这是我们探索的‘异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稻田洗盐排碱水用来养鱼,实现稻渔丰收、种养双赢。”站在稻田边,润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云钊说,每年1月开始淡水泡田,4月中下旬将稻田中的洗盐排碱水,用水泵抽到旁边的养鱼池内,解决了水产养殖与稻田种植的用水矛盾。

  “用‘二淋水’养鱼,每亩用水成本能节约300多元,鱼还不爱生病。”杨云钊说。

  曹妃甸区是我省的重要水稻产区。让盐碱地变成高产田,需要土壤改良和耐盐碱品种培育双向发力。

  走进位于曹妃甸区唐海镇的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农业综合试验站,水稻耐盐鉴定池里,1500多份水稻种质正在进行耐盐精准鉴定。

  记录试验数据,观察水稻长势……连日来,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水稻研究室主任杜琪在这里忙个不停。

  “这些水稻品种在插秧后用0.5%的盐水进行浇灌,通过长势观察、产量评估,最后筛选出适宜滨海盐碱地种植的耐盐品种,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杜琪说,选育耐盐碱作物品种、发展盐碱地种业是破解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难题的关键。

  “以种适地”与“以地适种”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多年来,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先是培育“垦育16”“垦育60”等耐盐碱高产品种,接着又选育出“滨稻8号”“垦糯10号”“香粳5号”等一批耐盐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

  好的品种只有走出试验田,才能实现其价值。杜琪说,他们深入田间地头,针对水稻生产中出现的盐碱、病害等问题,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让农户真正接受新品种,掌握新技术。

  昔日荒碱滩,今朝粮鱼仓。如今,曹妃甸区40.9万亩盐碱地全部开发为耕地,“盐碱地+特色水产养殖”“盐碱地+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等多种“盐碱地+”特色农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构建起多类型盐碱地高效利用模式,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 王育民)

编辑:李雅雯
责编:王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