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中弘新材有限公司年产2500吨戊基蒽醌及衍生物项目有序推进中。 记者 董永博 摄
精细化工、电子化学品、医药中间体……在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正源源不断地将基础原料加工为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产品。
这里既有化工产业根基的深厚积淀,更有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新材料领域进军的蓬勃活力,从传统大化工向高端新材料的产业转型在循环化工园区成为生动的现实图景。
坚持技术创新
引领绿色化工新材料突破
在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建石南路上,一座现代化的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正在加速建成,这里是石家庄中弘新材有限公司年产2500吨戊基蒽醌及衍生物项目的现场,是循环化工园区“高端化工新材料综合制造基地”的一期工程。
“外形酷似小米粒的戊基蒽醌,看似不起眼,却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学品。它是双氧水生产的关键三剂之一,作为加氢的载体,直接影响双氧水装置产能和设备尺寸,对大型双氧水装置的建设至关重要。”石家庄中弘新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立云说,戊基蒽醌广泛应用于染料中间体、降解树脂的光敏剂、造纸蒸煮剂和医药农药中间体等领域。
传统工艺生产戊基蒽醌会伴生大量废硫酸,污染较大。张立云告诉记者,中弘新材采用了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独家研发的绿色工艺,以煤焦油提纯的蒽为原料,通过烷基化反应和双氧水氧化等工序,生产出高纯度戊基蒽醌。相比传统工艺,该技术全程无氯参与,避免了高毒废物的产生,填补了国内高端绿色戊基蒽醌生产的技术空白。
“蒽作为煤焦油的高值组分,过去大多被用于低端燃料或简单加工,其潜在价值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张立云说,企业运用精细化工技术,将蒽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戊基蒽醌及衍生物产品,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作为石家庄联合石化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中弘新材充分利用母公司产业优势,将煤焦油这一传统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未来还将继续延伸产业链,规划建设电子级碳酸二甲酯、电子级碳酸乙烯酯等关联项目,助力石家庄化工新材料产业向更高端、更绿色方向发展。
激活发展新动能
绿色能源革命中的“氢”动力
每天清晨,石家庄216路氢能源公交车从栾城公交停保场准时发车,沿着32公里的线路驶向解放广场站。
这些零排放的公交车背后是河北启明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99.999%超高纯氢燃料。作为石家庄市首座氢能源充装母站,启明氢能源已成为区域氢能产业发展的标杆企业。
“过去,工业副产氢大多被直接排放或燃烧,如今我们通过提纯技术,使其成为高附加值产品。”启明氢能源总经理李吉海说,通过他们自主研发的低品质氢气提纯技术和成套装置,企业将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内多种工业副产及废弃氢“变废为宝”,生产出氢气纯度达99.999%的高纯产品,其质量符合高纯氢和质子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氢气等标准,可广泛应用于军工、电子、新材料、燃料电池等高端领域。
氢能是重要的新兴产业,关联行业多,技术含量大,质量要求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攻克技术难题,启明氢能源与多家科研机构保持交流合作,通过联合申报项目、举办专题研讨会、建立联合攻关小组等方式,共同申报专利近20项,实现了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内多种工业副产的高质、高值化利用。
走进生产车间,记者看到,智能化随处可见。AI能耗优化系统实时调整生产参数,自动化质检平台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综合调度管理系统则实现了从气源到终端用户的全程数据贯通。
“我们正从单一的氢气供应向氢能综合服务转型,致力于构建完整的氢能产业生态链。”李吉海说,目前,启明氢能源已启动加氢合建站项目和二期扩能提量项目工作。其中,加氢合建站每天可直接为100辆氢能车辆和装备加氢。项目扩能提量后,每年氢气回收利用量可超过1.6万吨,减少碳排放约24万吨。
统筹全局谋转型
打造现代化工新材料产业新高地
走进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管网纵横交织、井然有序,智能中控室里数据跳动不停,研发车间内实验仪器高速运转,这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图景,正是园区统筹全局推进转型的生动写照。
“园区的转型不是简单的‘新旧替换’,而是以系统思维构建‘基础扎实、高端突破、生态闭环’的现代化工体系。”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管理办公室投资促进部负责人郭立辉坦言,这需要在战略布局、资源配置和创新协同上打出“组合拳”。
龙头项目的“引擎效应”正在持续释放。总投资220亿元的中石化石炼化绿色转型发展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这不仅是规模的扩张,更是质的跃升。”郭立辉解释,石炼化绿色转型发展项目产出的芳烃、环氧氯丙烷、异壬醇等高价值化工新材料关键原料,可以直接供给园区内的精细化工加工企业,将大大提升原料就地转化利用率,为园区后续产业链延伸提供坚实的战略原料支撑。
产业链的“耦合共生”让产业集群韧性倍增。“通过引进硅研电子CMP研磨材料、诚志永华高性能液晶材料、奥星医药消毒剂、天星科技医药中间体等关键项目,园区正加速构建技术领先、链条完整、生态协同的现代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确保产业体系的长期活力与竞争力。”郭立辉说,目前,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重点谋划发展环氧树脂、尼龙新材料、聚烯烃改性材料等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深度落实高新区产业融合发展部署,积极推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与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协同创新与融合共生。
从800万吨炼油的“基础底盘”,到工业副产氢的“变废为宝”,再到高端精细化工的“点石成金”,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的转型之路,既是传统化工向高端新材料的跨越,更是产业生态向“绿色、智能、协同”的重塑。这片土地将继续以统筹之智、创新之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工新材料产业新高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记者 宋子婷)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