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从“避之不及”到“受益其中”:探秘雄安地下再生水厂的“邻利”之道

2025-08-11 09:05:41  来源:冀云

  俯瞰容东片区再生水厂,宛如一座城市花园。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通讯员 吕培 

  地上是鸟语花香的城市花园,地下是高效运转的再生水厂。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一座颠覆传统印象的污水处理厂悄然运行,将“邻避”设施成功转化为服务居民的“邻利”空间。近日,记者走进中国雄安集团水务有限公司容东片区再生水厂,一探究竟。

  “污水”变“清泉”,滋养身边绿意

  “看这三杯水:未经处理的污水浑浊发灰;经过普通环节处理的水仍有杂质;而最终产出的再生水清澈透明,通过感官很难辨别与自来水的区别。”容东片区再生水厂运行主管蔡松文指着桌上的对比水样,直观展示了处理效果。

  容东片区再生水厂工作人员紧盯电脑屏幕中的设备运行情况。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容东片区和容城县城的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汇集到这里,经过一系列科学的处理工艺,水质达到《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核心控制区要求(对标北京地标A),摇身变为“再生水”。这些水通过专用管道输送到整个片区进行回用,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再生水,是流淌的‘城市资源’。经过我们处理的再生水,一滴都不会浪费!”蔡松文说。这些高标准再生水实现全部回用,用途广泛,如浇灌绿地、喷洒道路等,其中一部分再生水进入到遍布容东片区的城市景观水系,成为城市灵动血脉的一部分。

  “藏”于地下,惠及地上

  “我们把再生水厂建在地下,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变‘邻避’为‘邻利’。”蔡松文解释道,记者跟随蔡松文进入这座服务容东片区和容城县城约40万人口的再生水厂地下一层,首先来到生物池。

  容东片区再生水厂高效沉淀池中的水经过絮凝沉淀后已相当清澈。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这里看似与普通的车间差异不大,实际上我们脚下就是大型的生物池和二沉池,采用封闭结构进行除臭,保持车间内空气良好。”蔡松文介绍说,处理过程中,再生水厂应用了国内先进的生物强化脱氮除磷工艺,并应用高效沉淀、V型过滤、活性炭吸附等多级深度处理手段,保障了出水质量。

  记者看到,高效沉淀池中的水经过絮凝沉淀后已相当清澈。虽然深处地下,但巧妙设计的天井将自然光引入生产车间,内部并不昏暗。生物池深达地下十五米,通过向池底鼓入空气为微生物创造最佳环境,让它们“吃掉”水中的污染物。

  绿色水厂的“高招”

  这座全地下式再生水厂,处处体现着绿色低碳和创新智慧——

  环境友好“零打扰”:地下结构加之地面植被本身就像天然的隔音屏障,在地上难以察觉到噪声。厂区还采用了先进的“生物+活性炭”除臭技术,让地上花园空气清新不受干扰。

  这座全地下式再生水厂充分利用大尺寸天窗的自然采光。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节能降耗“有一套”:大尺寸天窗充分利用自然光,配合LED节能灯照明;所有运行设备均达到国家一级能效标准;办公区充分利用再生水作为空调系统热源,大幅降低了能耗。

  生态融合“高颜值”:地面部分践行“建筑消隐”理念,超过85%的区域被绿植覆盖,草木葱茏,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成为雄安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智慧运行“稳水质”:针对雄安新区的高标准水质要求,水厂创新优化传统工艺,应用精准曝气、精确加药等智能技术,实现了工艺运行的精细控制和出水水质的长期稳定。

  从传统观念中令人避之不及的设施,到深藏地下、滋养地上、惠及邻里的绿色空间,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再生水厂生动诠释了“邻利”理念,为建设未来之城提供了水资源再生利用的样板。

编辑:李雅雯
责编:王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