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拍摄的荣乌高速公路吕桥收费站。河北日报记者 曹智摄
发卡机器人为车辆提供智能发卡服务、车道内灯带实时显示运行状态、云客服远程处理通行问题,如今,这些场景在荣乌高速公路吕桥收费站已成现实。
吕桥收费站位于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今年6月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该收费站将“创新、智能、绿色、环保”理念应用于建、管、运全过程,应用云计算中心、边缘计算节点和终端设备(云边端)一体化协同架构,深度融合软硬件,实现了一体化整站交付和数据、业务、服务全面上云,成为我省首个整站式云收费站。
7月22日,记者来到吕桥收费站进行实地探访。
当日10时许,黄骅市民王豪爽驾驶的车辆刚驶入混合车道,发卡机器人出卡口就自动送出一张通行卡。王豪爽拿到卡片,前面的栏杆立即打开,他驾驶车辆驶入高速公路。
“以前,驾驶员需要停车,按发卡按钮才能拿到通行卡。智能设备让车辆行驶变得顺畅,实现了‘人等卡’到‘卡等人’的转变。”沧州交发集团项目中心机电工程部工程师马林介绍。
智能设备如何工作?马林介绍,智能发卡机器人与车道岛头智能节点紧密关联。当车辆驶入混合车道时,岛头智能节点能迅速识别车辆类型。有上下两个发卡口的发卡机器人会根据车型信息从相应位置送出卡片。发卡口还能向车道方向伸出一段距离,方便驾驶员取卡通过。
除了发卡,机器人还具备车辆检测功能,能够确保车辆处于正常运行状态。遇到问题时,司乘人员可以按下发卡机器人的“求助”按钮连接云客服,工作人员可远程解决司乘人员遇到的各种问题。
回收卡片也变得智能。当未安装ETC(不停车收费设备)的车辆从吕桥收费站驶出高速公路时,车道的岛头智能节点会迅速判断车型,并立即打开收卡盘。驾驶员把通行卡投入收卡盘后,缴费机器人能够快速识别通行信息,收费后迅速放行,整个过程流畅自然。
收费站工作人员介绍,以前人工收费时,每辆车经过收费站需要约40秒。现在,安装ETC的车辆可“秒过”收费站,未安装ETC的车辆最快5秒就能顺利通过。通过采用“ETC+智能发卡(缴费)机器人+远程值守”模式,吕桥收费站实现了全车型车辆快速不停车通行及司乘人员自助取卡、缴费。
记者注意到,与普通收费站不同,该收费站车道内部两侧安装了长长的、颇为醒目的嵌入式引导灯带。据介绍,车道运行状态不同,灯带显示的颜色和效果也会不同:灯带显示红色,表示该车道不能通行;灯带显示绿色,表示车道开启;灯带显示黄色,表示车道有需要处理的特殊情况;缴费成功后,灯带会显示绿色跑动效果,示意车辆快速通过。
车道上方的提示板也变得智能。当驾驶员缴费时遇到通行卡故障等突发情况时,这条车道上方的提示板会迅速显示该车辆的实时状态。后续车辆的司乘人员看到这条信息后,就会选择其他车道行驶。“以前,如果前方车辆需要处理突发情况,会阻碍后续车辆通行。现在,收费站有了引导灯带和智能提示板,这种情况不会出现了。”马林说。
该收费站还设置了云客服岗位进行远程值守。云客服能够对车道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置特殊情况。通过可视对讲,云客服可以与车道上的司乘人员直接沟通,了解具体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云客服还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发现收费站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优化流程和设备配置,提高收费站的整体服务水平。
吕桥收费站采用了窄岛化、少亭化、设备集约化设计,建设布局有了很大变化。改造前,该收费站仅有4条车道。改造后,在没有增加占地面积的情况下,收费站车道增加到7条,通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新技术、新系统、新设备的集中部署应用,让吕桥收费站实现了车道集约化、运营智能化。沧州交发集团津汕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持续探索创新,以更先进的技术、更高效的管理、更优质的服务、更安全的保障,让“云上高速”从概念变为现实,让出行服务更精准、更贴心。(河北日报记者 曹智)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