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河北涉县赤岸村:太行烽火映初心 鱼水情深续新篇

2025-07-24 09:56:05  来源:光明日报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太行山脉巍峨耸立,清漳河水蜿蜒流淌。盛夏的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赤岸村绿树成荫。这个曾经仅有百余户的山村,因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等机关近6年的驻扎,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山路拾级而上,就来到了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旧址由3个具有冀西南民居风格的四合院和防空洞组成。院落依势而建、错落有致,灰瓦土墙与周边苍松翠柏浑然相融,散发着古朴厚重的历史气息。下院原是祠堂,正房曾是会议室,西厢房为刘伯承办公室,狭小的居室和办公场所依然保持着当年质朴的模样。院内,一二九师几位首长亲手栽植的丁香和紫荆树枝繁叶茂,高已丈余,如忠诚卫士守护着这片红色土地。

  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在赤岸村代代相传。50岁的张维科是老房东张茂德的曾孙子,他抚摸着斑驳的墙壁讲述:“老一辈当年主动把家里最好的房子让给了师首长,一说起咱家曾是首长们指挥千军万马的地方,我打心眼儿里骄傲。”

  张维科说,当年村民们争相把采光好的北房、西房让给八路军,自己挤在冬冷夏潮的东房、南房,刘邓首长随即提出要求:“多住东房、南房和庙堂,少给乡亲添麻烦。”

  抗战时期,赤岸村全村800余口人共腾出房屋约660间,供应军粮28.8万公斤,制作军鞋2.88万双,89人参军,1720人次参战。

  “水流南山头,吃饭不发愁;没有八路军,这水怎能流?”顺着村民的指引来到将军岭,一条大渠宛若长龙盘绕山间,清澈水流飞泻而下,水声哗哗。1943年初,春荒蔓延,秋收无望,一二九师和边区政府决定克服万难,紧缩开支,拨出160余万元冀钞,用以工代赈形式开凿漳南大渠。军民用铁锤、铁钎一锤锤凿出近30里石渠。水渠通水后,流经8个村,可浇地3000余亩。当地村民为了纪念这份深情厚谊,称其为“将军渠”。

  如今的赤岸村,“129”样式的路灯排列路旁,红色主题浮雕墙再现峥嵘岁月。依托一二九师纪念馆,村里建起红色主题餐厅、连心巷等旅游项目,解决百余人就业。“我们坚持以红为基,完善‘红色+生态’研学游,塑造‘太行山居’乡村品牌,推动红色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涉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郭磊介绍。

  “回首往事漫漫岁月尽沧桑,烽火征程血染太行山上。清澈河畔赤岸村里哟,把刘邓和他们战友的故事传扬……”赤岸村人循着先辈足迹,在红色文旅与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续写着新时代的鱼水新篇。

  (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通讯员 周金立)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