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轻漾的池塘中,一只白鹭掠过水面,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眼前的美景让人很难想象,这片16万平方米的生态水域曾是秦皇岛港昔日的矿石堆场。如今,含煤污水经三级沉淀池逐级净化,化作滋养荷花的清流。
不远处,23米高的防风网环抱煤炭堆场,智能洒水车、吸尘车与卸车机、堆料机、取料机等设备同步运转,作业现场清洁有序,颠覆了人们对煤码头的传统印象。
这场智慧绿色变革在河北港口集团重组成立后加速推进。
含煤污水经过净化后,滋养池塘中的荷花,不远处,煤炭整齐堆放。
“改变的关键在于破解港口冬季抑尘难题。”河北港口集团秦港股份“双创”办公室经理张宪辉告诉记者,秦皇岛港干散货码头核心业务为煤炭装卸,承担我国“北煤南运”重要枢纽职能,近年来,通过“科技+管理”构建抑尘网络,实现卸堆取装全过程治理,让“运煤不见煤”成为现实。
在最容易起烟尘的煤炭卸车作业环节,秦港股份创新采用“五步抑尘法”,通过进车自动喷淋、干雾抑尘等,实现全流程清洁无尘。煤炭完成卸车后,通过封闭式皮带廊道抵达堆场,湿式除尘系统全时段运行。
“近两年,洁净的空气已成为港口的日常,秦皇岛港区PM2.5和PM10年均值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张宪辉说。
干净整洁的秦皇岛港煤码头。
水资源循环利用也尽显生态巧思。为防止降雨与煤混合形成的煤水入海,港区除配备污水处理厂外,还首创移动式压滤系统,建立堆场水循环系统,科学收集、处理、回用港内各类污水,实现水资源良性循环。2024年,集团港口海域水质年平均结果优良率达到100%,秦皇岛港和曹妃甸港区海水水质达到一类标准,优于国家规定的港口水域四类水质标准。
绿色基因深植港口血脉,绿色运输体系也在“三港四区”不断革新。
“秦港28”是环渤海港口首艘混合动力拖轮。
在秦皇岛港东港区,我国首台由内燃机车改造的大功率纯电动机车——新能源1号机车沿着铁轨驶向铁路站场,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02吨;不远处的海面上,环渤海港口首艘混合动力拖轮——“秦港28”正牵引货轮靠泊,每年可减少柴油使用量约113.4吨,累计减排二氧化碳355吨。
在唐山港京唐港区,以大宗散货绿色运输能力提升为核心,“百公里零排放绿色运输生态圈”每日减少燃油燃气车辆约550辆次,年减排二氧化碳约5000吨。
黄骅港打造至山西原平长距离换电绿色运输通道,成为全国首条新能源重卡省际干线;打造黄骅港至武安至长治“双能源”绿色运输通道,即电动重卡和氢能源重卡并行,成为全国距离最长的新能源重卡省际干线。
在黄骅港换电站,最快5分钟就能为电动重卡换好电池。
“以前都说电车不适合跑长途,充一次电好几个小时,现在换电比加油还快,进换电站最快5分钟就换好电池,而且所有成本算下来,比油车至少便宜两成。”货车司机张师傅常年在黄骅港至长冶线跑运输,如今,650公里的“长黄干线”沿线建设了7座智能新能源电动重卡充换电站,5-8分钟极速换电。开上电车的张师傅身上没了柴油味儿,而且去程运送铁矿石到武安、回程运输煤炭到港口的“钟摆式”运输模式提升了运输效率,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
从港区到运输通道,都见证着河北港口转型升级的绿色跃迁——截至2025年上半年,河北港口集团11家码头公司被评为“四星级”以上绿色港口,实现专业化码头“四星级”以上绿色港口全覆盖,成为全国绿色港口数量最多的企业。秦皇岛港煤三期、煤四期及扩容码头、煤五期码头获评全国首家“五星级”绿色港区。
技术革新不仅带来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更激活了港口发展新动能。
7月15日,曹妃甸港区40万吨矿石码头,无人堆料机、取料机沿着智能策略规划的路线堆取作业,桥式抓斗卸船机高效运转,一派繁忙景象,而发出指令的“智慧大脑”则在千米之外的曹妃甸港矿石码头股份有限公司调度集控中心。
在河北港口集团曹港矿石码头调度集控中心,工作人员远程控制机械作业。
“卸船机司机现在可以在集控中心远程操控卸船机,我们通过激光扫描仪实时扫描船舱、货物和抓斗,生成自动抓取策略,利用抓斗闭环防摇算法,实现了卸船机自动作业。”曹妃甸港矿石码头公司电气技术员刘胜林告诉记者,这是国内首个由企业职工完全自主研发的卸船机自动化系统,相比其他港口外委建设的模式,成本低至二成,直接节约成本2100余万元,为我国港口自动化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同样的智慧故事在京唐港区上演。25号集装箱泊位“智慧大脑”统筹调度,自动化作业使设备操作人员减少75%;国内首台穿越式双小车自动化岸桥投入使用,相比传统单小车岸桥效率提升50%,创造了新的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创建干散货智慧港口,秦皇岛港区推进设备全流程一体化改造,卸车机、堆料机、取料机、装船机等设备远程操控,“数字孪生+智能决策”技术构建智慧化场景,实现作业流程所有单机一键启动。
秦皇岛港东港区绿意盎然。
“集团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以‘增绿’促‘增效’,不断提升降碳、治污科技支撑能力,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应用,以数字技术赋能港口向智慧绿色迭代升级。”河北港口集团科技和信息化部经理董明全表示,目前,该集团累计申请专利68项,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港口建设全面提速,一批涉及高低轨卫星通信、多模态信息融合感知等领域的新技术新设备在各港区陆续投入应用。
从智慧赋能到绿色跃升,这场立足技术突破的绿色革命,绘就了传统码头的焕新图鉴,为港口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河港样本”。
撰 稿:李代姣
编 导:张嘉琪
出 镜:张嘉琪
摄 像:王守一 武佩剑 祖 迪
剪 辑:王守一
统 筹:王震军
海 报:段维佳
鸣 谢:
河北港口集团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