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 | 邓小岚:用音符点亮大山孩子的梦

2025-04-10 18:18:48  来源:冀云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马晨辉 赵鹏伟 马书广 通讯员 李秀芹 张冬

  她是邓小岚,一位将半生岁月献给阜平马兰村的支教教师,用爱与音符改写了大山深处数百名孩子的命运。

  2022年3月21日,79岁的邓小岚因病离世,但她种下的“马兰花儿”早已绽放在中国乡村教育的土壤中。

  图为邓小岚上音乐课的场景。阜平县委宣传部 供图

  “胭脂河水长,从那天上来……”4月7日,清明刚过,在阜平八一学校院内,传来了孩子们婉转的歌声。

  循声而去,在学校二楼的音乐教室内,15个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孩子,正在清唱着邓小岚奶奶教他们的《马兰童谣》。

  曾经协助邓小岚音乐教育工作的苏文霞老师知道,这一定是马兰的孩子想念邓老师了,这是他们专属的表达方式。

  说起邓小岚与马兰村结缘,还是20多年前的事了。

  阜平县马兰村,坐落在太行山脚下的一条狭长山沟里。抗战时期,这里曾是《晋察冀日报》的办公地。1943年,邓小岚的父亲邓拓时任《晋察冀日报》社长,在报社转移的路上,邓小岚出生于马兰附近。父母无暇顾及幼小的邓小岚,把她寄养在当地的老乡家里。

  邓小岚第一次回到阜平,虽然50多年过去了,当地老百姓仍能清晰叫出她的乳名,邓小岚泪流满面。她下定决心,一定要为这里做些什么!

  当看到村里的孩子,不会唱歌,甚至《义勇军进行曲》都唱不全的时候,邓小岚愣住了。童年怎么能缺少歌声呢?2004年,邓小岚回到马兰村,她要留下来,教马兰的孩子唱歌。

  2004年,邓小岚住进了村里的小学校,她把每年一半的时间放在马兰村,十八年来从未间断。

  邓小岚来到马兰村的第一顿饭就是在村民梁林江家吃的。邓老师在马兰的十八年,梁林江看在眼里,他告诉记者,这个“老太太”生性简朴,穿的衣服是旧的,吃的饭再简单不过,可要说是为了马兰的孩子,她又大方得吓人。

  出资翻建新校舍、带着大家搭建小舞台、建音乐城堡、建月亮舞台……只要是马兰孩子的事,邓小岚都亲力亲为,冲在最前面。只要来到马兰,邓小岚就浑身充满力量,其实她早已经把自己当成“马兰的孩子”。

  最初,邓小岚只想通过歌声让马兰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渐渐地,她意识到不能让大山阻隔了孩子们的视野,于是,她开始带着孩子走向大山之外的世界。

  参加《中国梦想秀》、登上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演唱《奥林匹克圣歌》,马兰的歌声越传越远……而邓小岚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2022年3月21日,筹备马兰音乐节时。

  村民们在她的墓碑旁种下一片“音乐林”,马兰的孩子说,邓老师变成了山间的风,陪他们继续唱歌。

  村民梁林江,每逢清明,都会来到邓小岚的墓前祭拜。在他看来,邓小岚不仅仅教孩子们唱歌,她更是村民的朋友,谁家有困难都要去帮一把。她是村里的规划师,改水、改厕、发展红色旅游都是她的创意。

  最初,邓小岚带的6个孩子如今都已经走出大山,考上了大学,孙志雪还考上了声乐方向的研究生。

  从战火中的婴孩到山村的“音乐点灯人”,邓小岚的一生,恰似一簇照亮马兰村的微光,终成千万人心中的星河。

编辑:荣洁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