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雄安之妙:听,营商热线架桥梁

2025-03-31 17:44:28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石家庄3月27日电(记者齐雷杰、邹尚伯、董笑坤)春到雄安,绿意悄上枝头。记者来到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12345热线”接线现场,耳畔接线声此起彼伏。其中的营商环境专线,将雄安乃至京津冀地区许多经营主体与“未来之城”发展紧密联结起来,听民意、汇众智、解企忧,让持续优化的雄安服务助推新区建设发展。

  “您咨询的疏解项目立项问题比较复杂,政策性强。请您稍等,我马上给您转接新区营商环境局的工作人员,请他给您详细讲解具体政策。”接到一家疏解单位员工关于项目立项和惠企政策的咨询电话,营商环境专席接线员李团静通过“一键转接、三方通话”模式,为企业答疑解惑。

  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12345热线”接线现场。新华社记者 董笑坤 摄

  通话结束,一个囊括企业和多个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微信群随之建立,一问一答直接交流。几天后,李团静回访得知,企业有关项目已进入立项阶段,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在雄安,受理企业和群众咨询、求助、举报、建议的“12345热线”,有了更多新角色——电话接通后,根据提示点击“2号键”,这条热线就成了服务企业的营商环境专线。有关市场准入、助企政策、税务发票、行政许可等方面问题,都可以咨询求助。

  打造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培育发展高端高新产业,都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雄安服务品牌能否擦亮,便至关重要。

  拨打营商环境专线,详细咨询了企业注册、员工子女入学、社会保险等政策后,在北京从事文化产业工作的王南南与合伙人在雄安新区注册了新公司。雄安兴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巩文通电话咨询了解政策后,一个上午就走完了公司注册流程,新区营商环境局工作人员还主动上门现场办公,为公司员工解决了社保、公积金、子女教育等方面问题。

  巩文通在政务服务智能终端上提交资料。新华社记者 邹尚伯 摄

  中交雄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前期管理部经理曹伟华说,一些同事曾经对新区政策细节有疑惑和顾虑。通过拨打热线电话,大家关于社保缴纳、子女入学等方面顾虑打消了。一些同事在雄安缴纳了社保,有的还接孩子在雄安就读,实现了“扎根雄安”。

  企业诉求声声入耳,营商环境事事关心。李团静告诉记者,近两年时间里,她和同事们接听了无数来自企业和各领域人才的电话,大家最关心的是新区产业和人才政策。企业如何注册、惠企补贴怎样领取、人才落户如何办理、员工子女怎样入学……这些问题,都事关大家能否安心扎根于此的切身利益。

  对大多数问题,李团静和同事们都能熟练地在电脑“知识库”中找到解答方案。碰到需要“一企一议”解决的个性化问题,接线员们可以通过“一键转接、三方通话”模式快速联系相关职能部门,省去企业等待回复和办理的时间差。涉及京津冀跨区域问题,实现了“一键互转”。

  接听热线、回复办理只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步。雄安“12345热线”产业人才咨询服务团还通过邀约、回访与跟进服务,对服务企业实现“周周看、家家到”,提供延伸服务。

  2024年,北京朝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晨皓和其他数十家企业负责人一样,接到了来自雄安“12345热线”的云邀约,并收到招商宣讲会邀请函。参观中,创业发展的“种子”在李晨皓心中萌发。在新区“一对一”服务下,公司注册、选址等问题全都一站式解决。站稳脚跟后,李晨皓的公司还与安新县白洋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

  雄安“12345热线”的数据在智慧大屏上一目了然。新华社记者 邹尚伯 摄

  雄安新区营商环境局局长高立春介绍,营商环境专席设立后,已接到来电3万多个,企业需求都得到了有效回应。通过延伸服务触角、主动对接,他们助力新区吸引了300多家企业落地。

  一条热线,汇聚八方声音,收集社情民意,解决急难愁盼。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建立“日汇总、周总结、月复盘”机制,定期分析群众来电诉求情况,制作助企纾困专报信息等,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雄才十六条”政策出台后,咨询人才补贴事宜的来电明显增多。政务服务中心将相关信息梳理后反馈给有关部门,为政策实施细则出台和落地发挥了积极作用。(参与采写:张晓晓)

编辑:荣洁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