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这道“世界难题”,被来自河北的他解开了!

2025-03-05 16:45:04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5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河北日报纵览新闻推出《致奋斗·春天里的演讲》特别栏目,以“一人一故事”的独特视角,邀请四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站上演讲台,用真实经历讲述履行职责、参政议政背后的家国情怀。

  他们中,有人用一粒谷子托起“中国饭碗”的底气,有人用教育架起跨越太平洋的“青春之桥”,有人用“一带一路”上的“钢铁驼队”编织开放新图景,有人用工匠精神在高铁轨道上镌刻下“中国精度”。这些故事里,有泥土的芬芳、火车的轰鸣,有实验室的执着、国际课堂的碰撞,更有代表委员履行职责、参政议政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期待,通过沉浸式演讲与镜头语言的交融,让您触摸到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细节,感受到代表委员的赤子之心。让我们跟随镜头,走进他们的世界,看一粒种子如何滋养世界,听一列火车的汽笛声如何响彻“一带一路”,见证平凡岗位上的非凡坚守,读懂新时代奋进中国的精神密码。

  今天推出第一期

  让我们一起聆听

  全国人大代表

  “杂交谷子之父”

  赵治海的故事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是希望的季节

  赵治海仿佛又回到了

  张家口那片黄土地

  回到了海南南繁基地的烈日下

  回到了那些

  与谷穗相伴的日日夜夜

  赵治海。河北日报资料片

  被誉为“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

  自称是

  和谷子打了40年交道的“庄稼汉”

  小小一粒谷子

  里面却藏着“中国饭碗”的底气

  ▌“救命粮”成了“世界难题”

  “没人干?我干!”

  谷子

  就是北方人常吃的小米

  它极其耐旱

  在其他作物无法生长的条件下

  小米也可以为人们提供食物

  在赵治海的老家

  张家口市怀来县

  祖祖辈辈种谷子为生

  世世代代靠小米养活

  赵治海小时候

  常听父亲念叨

  “一亩谷子收成不过百斤,

  得种多少地才能养活一家人?”

  张家口市怀来县。图自河北日报客户端。尤新南摄。

  这话像种子一样

  在赵治海心里扎了根

  1982年,赵治海大学毕业

  当时所有人都说

  杂交谷子是“世界难题”

  全国30多家科研单位

  试了之后都放弃了

  赵治海在评选优质米(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范世辉摄

  但是赵治海知道

  他不能放弃

  谷子,那可是

  北方旱区百姓的“救命粮”啊!

  于是,他下定决心

  “没人干?我干!”

  赵治海这一干

  就是40年

  2013年8月25日赵治海在“张杂谷”育种材料试验田。图自新华每日电讯

  ▌“咱们北方旱区的饭碗……

  稳了!”

  这些年

  赵治海像只候鸟一样

  冬天往海南跑

  夏天回张家口

  40度的毒日头底下

  跪着给谷子授粉

  大太阳一晒就是一天

  皮肤像块黑炭

  有人问:“你这是图啥?”

  赵治海说:

  “谷子不会说话,

     但它的丰收就是答案。”

  2023年3月,赵治海在“张杂谷”育种试验田。图自新华每日电讯

  1992年那天

  赵治海一辈子都忘不了

  他在千万株谷子里

  扒拉了整整八年

  终于找着那株不育系

  赵治海蹲在田里

     哭得像个孩子

  旁边的助手问道:

  “赵老师您咋啦?”

  赵治海说:

  “孩子啊,咱们北方旱区的饭碗……

     稳了!”

  赵治海在和助手分析试验数据(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范世辉摄

  2000年

  “张杂谷1号”诞生

  原来亩产四五百斤的谷子

  现在突破1600斤

  种子价格也从40块压到十几块

  现在“张杂谷”系列有24个品种

  在敦煌沙漠不浇水

  也能亩产近700斤

  在新疆浇一次水就能收800斤!

  2019年9月29日,赵治海与谷子专家在山西省应县“张杂谷”高产示范田组织现场实收测产。图自新华每日电讯

  ▌“袁老这话,比啥奖状都金贵!”

  2009年9月16日

  杂交水稻和杂交谷子

  一南一北

  一水一旱

  两大杂交作物研究的领头人

  袁隆平和赵治海

  终于有了第一次“历史性会晤”

  赵治海(右)与袁隆平合影。图自张家口日报

  袁隆平对赵治海说

  “小赵,南有杂交稻,

  北有杂交谷,

  咱们这是给中国粮食上了双保险!”

  赵治海常说

  “袁老这话,

  比啥奖状都金贵!”

  赵治海和袁隆平先生相对而坐

  身后墙上挂着

  写有“超级杂交水稻”的实景照片

  中间桌上

  摆着硕大饱满的杂交谷子

  临别前

  袁隆平在自己的办公室

  欣然题下一行字

  “祝贺两系法杂交谷子研究成功”

  袁隆平和赵治海

  这两个人坐在一起

     就犹如两座大粮仓

     让人心安

  ▌“这就是我的履职‘答卷’!”

  2008年

  赵治海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

  行李箱里装的不是衣服

  而是谷穗、小米和谷草样本

  有人笑他土

  赵治海却说

  “这就是我的履职‘答卷’!”

  2024年,赵治海代表在小组会议发言时,向大家展示我国的年降水量示意图。河北日报记者 赵海江摄

  履职17年

  赵治海连续提交了70多份建议

  主题只有一个:

  让谷子造福更多人

  赵治海提出保险公司给谷子入保

  用订单农业保底价;

  将谷子纳入了粮食储备

  用价格补贴化解市场风险;

  在内蒙古扎鲁特旗

  农民亩均增收500元

  昔日的撂荒地变成了“金饭碗”

  ……

  “张杂谷”制种田。图自河北日报客户端

  如今,“张杂谷”

     已走进非洲十多个国家

  2009年以来

  “张杂谷”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援非项目

  也是“南南合作”项目之一

  2023被定为“国际小米年”

  中国种子

     正在滋养世界的田野

  2017年12月14日,在埃塞俄比亚南方州,赵治海与当地农民分享“张杂谷”丰收的喜悦。图自河北日报客户端

  赵治海常梦见这样的画面:

  干旱的山坡上

  金灿灿的谷穗压弯了腰

  非洲孩子捧着小米粥眼里闪着光

  全世界粮仓里

  都有中国种子的身影

  这是赵治海的谷子梦

  也是一名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初心使命

  2023年10月17日,在布基纳法索隆比拉农场,当地人卢克曼·韦德拉奥戈与新收获的“张杂谷”合影。图自河北日报客户端

  今年,赵治海已经67岁

  头发白了,眼睛花了

  但心中的火苗越烧越旺

  有人劝他歇歇

  赵治海却说:

  “谷子还没种到1亿亩,

     亩产还没破1000公斤,

     我怎么能停下来?”

  2018年丰收节上,赵治海在张杂谷基地的留影。河北日报资料片

  播撒种子,更播撒希望

  耕耘土地,更耕耘未来

  赵治海始终在实现梦想的路上

  坚定前行

  (来源:河北新闻网微信综合纵览新闻客户端等)

编辑:荣洁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